浅淡积累语言材料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

ID:44255685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_第1页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_第2页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_第3页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淡积累语言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累语言材料“五”做到甘肃省夭祝县第二中学祁俊来73320313893537686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文的语感,可以从中发现-些特殊的语文现象,掌握语文的规律,形成新的话语,丰富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我国宋代的朱熹曾说:“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释,成诵精熟。”(《学归类编》)就是要求读书人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那么,积累语

2、言材料做到些什么呢?一、要做到博古通今,广泛涉猎。我国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中,首先,涉猎的对象是古今中外名著。古今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生活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复活》《战争与和平》等。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其次,涉猎的对象就是各学科教材。语数外,史地生,政物化等,知识包罗万象,是语言精华的宝

3、库,我们与它们朝夕相处,就应该占有它,读懂它,读熟它。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内容,我们都可以用时代的目光去审视,或移用,或改造后再用。每当提到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我们就会想到屈原、文天祥、鲁迅等人的典型事迹;每当提到虚心向他人请教,礼贤下士时,我们就会想到韩愈、刘备等人;每当提到讳疾忌医,有错不改时,我们就会想到蔡桓公、项羽等人的事迹等等。倘若我们在写作中,思路阻滞,心烦意乱,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教材中有哪些可借鉴的内容,从而使我们的写作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第三,涉猎的对象还有电影电视、报刊杂志、

4、标语广告等,只要是对写作有益的,我们都可以阅读学习。如太平洋保险的广告语“平时献入一滴水,难吋拥有太平洋”,联想集团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中国移动的广告语“情满回家路,移动送祝福”等。只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确立富有特色的阅读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博览深学,积累就会落到实处。二、要做到注重实用,仔细品味。积累语言材料实际上也是应用语言材料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中应用语言材料,培养我们运用工具书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从而发现一些语言的特殊现象,总结其规律

5、,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现象和捕捉信息的敏锐性。要深入学习,就要仔细品味,这是积累材料的关键。古人说“读诗如品茶”。我们所读的文章就是一杯茶。是浓是淡,是清凉是香醇,只有品味,才会知道;只有品味,才能把握语言的应用规律,才能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凝练含蓄,朴实真挚,幽默诙谐等不同风格。如读《故乡》一文,我们可以品味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可以品味人物描写的对比方法,如对“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描写等。还可

6、以品味动词的运用,景物的描写。通过仔细的品味,让语言材料烂熟于心,就能够为今后灵活自如的写作“埋下伏笔”。三、耍做到确定目标,分类积累。积累语言材料耍有明确的目标。这一阶段积累什么,下一阶段积累什么,要根据口己的要求分类积累。是描写方面的,还是叙事方面的;是抒情方面的,还是议论方面的;是名言警句方面的,还是俗语谚语方面的,都要有目标有分类地去积累。如需要花草山河方面的,就积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识庐山真血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7、海不复回”等诗句;需要典型人物及事例方面的,就积累“为屮华Z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以及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居里夫人等的典型事迹;需要巧用修辞,含义深刻的名人名言,就积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等优美的语句。此外,还可积累精彩的描写片断、幽默的电视小品、悠扬动听的歌词等。或摘抄,或剪辑,形式可不拘一格。四、耍做到善于引用

8、,点缀文章。这既是积累的目的,又是对积累的强化。对于积累的语言内容,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像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可以直接引用;精辟独特的观点,我们领会其实质大意,可以间接引用。对于积累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仿造词句,也可以学习其结构Z巧和布局Z美等。如学习了《论求知》后,写作有关读书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把“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