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

ID:44272161

大小:34.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_第1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_第2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_第3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_第4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羟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聚卷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摘要:目的:探讨聚轻基脂肪酸酯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方法:从土壤中取样,经过尼罗蓝荧光初筛、苏丹黑染色复筛,筛选菌株。结果:成功地获得聚释基脂肪酸酯生产菌并将其命名为Rhizobiumsp.H2-5,其胞内产物产率为36.96%O结论:通过尼罗蓝荧光初筛、苏丹黑染色复筛进行聚軽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方法准确、可靠,值得应用推广。关键词:聚释基脂肪酸酯;尼罗蓝;筛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试剂Ls-C50L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江阴滨江医疗设备厂);HZQ-Q全温振荡摇床(中国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Fr

2、iocell生化培养箱(BMHIndustrumentsCo.);Anke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S-3700N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1%的尼罗蓝溶液;0.3%(w/v)的苏丹黑B染液、0.5%(w/v)的番红染液等。富集培养基(g/L)[lJ:醋酸钠10.0,酵母粉1.5,Na2HP04•12H203.8,KH2PO42.65,MgS04•7H200.2,CaC120.05,FeC130.01,ZnS040.01;筛选培养基:含琼脂2%,尼罗蓝浓度为50ug/mL的富集培养基。1.2方法1.2.1初

3、筛[2]取溶于水的土壤样品上层液1.OmL,接于10.OmL富集培养液中32"富集培养24h,反复传代培养至获得纯培养菌株。取富集培养液对灭菌后筛选培养基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到初筛培养基上。初筛培养基321恒温条件下倒置培养48h,在波长365nm紫外灯下观察,标记并挑取发荧光的单菌落保存。1.2.2复筛纯培养菌株摇床培养48h后,离心分离弃上清液,挑取离心后得到的菌体涂片、干燥、固定,苏丹黑B染液染色15min,洗脱至无色,再用番红染液复染2min,水洗,镜检观察是否有蓝黑色的脂肪颗粒[3]。1.2.3PHA提取取复筛后的菌株摇床

4、培养,收集、离心发酵液,收集菌体并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干菌体重量(CDW/g)o加入氯仿超声提取,向提取液中加入50ml甲醇水溶液析出白色絮状固体PHA[4],抽滤分离出PHA,再次烘干至恒重,称量得PHA提取量。1.2.4鉴定制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以及芽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大小、形态以及有无芽鞄生成。2结果2.1初筛菌落呈现黄绿色,黄色和橙色荧光色。根据荧光色的差异分得11株纯培养物,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上,『C低温保存。2.2复筛菌体外围泛红,菌体内部可见明显的蓝黑色颗粒的菌株可能是产生PHA的细菌。2.3胞内产物提取率根据PHA提取

5、率(%)=Wp:Wc=(PHA提取量/CDW)X100%[5]计算各产物的提取率。菌株H2-5的胞内产物产率最高,达到36.96%O其次为H2-2,提取率为27.32%,具体结果见表lo2.4鉴定结果菌株H2-5的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均一,边缘整齐,菌落潮湿呈淡黄色,半透明。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菌株H2-5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形状为杆状,无荚膜,不形成芽胞。3结束语聚務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是可以由很多细菌合成的一种细胞内聚酯,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细胞内碳源贮藏性物质而存在,因而具有广泛应用的

6、价值[6]。本研究采用尼罗蓝荧光初筛、苏丹黑染色复筛进行聚軽基脂肪酸酯高产菌株筛选,扩大了菌株资源,并获得一株新菌株,为进一步开发PHA的应用奠定基础。此外,我们还对菌株H2-5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与文献[7]所述一致,均表明菌株H2-5不能水解利用淀粉作为碳源,也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且适应期短,生长快速,接种18h左右就可达到稳定状态。对提取菌株H2-5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基因扩增测序,结果表明H2-5为根瘤菌属。参考文献[1]张圆,孙雪南,陈邦,等•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生产聚軽基烷酸(PHA)研究[J

7、].微生物学报,2003,43(006):799-804.[2]YilmazM,SoranH,BeyatliY.Determinationofpoly-B-hydroxybutyrate(PHB)productionbysomeBacillusspp.WorldJournalof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05,21:565~56.[3]GanduriV,GhoshS,PatnaikP.MixingcontrolasadevicetoincreasePHBproductioninbatchferment

8、ationswithcoculturesofLactobacillusdelbrueckiiandRaistoniaeutropha[J].ProcessBiochemistry,2005,40:257-264.[4]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