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

ID:44277725

大小:858.11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9-10-20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_第1页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_第2页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_第3页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_第4页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断面隧道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成绩单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题目大断面隧道设计与施工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得分评阅人得分答辩小组组长得分成绩:院长(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大断面隧道设计与施工(DesignandConstructionofLargeSectionTunnel)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生姓名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土木工程分院导师姓名导师职称一、工程名称二、设计内容1、隧道结构设计检算按工程类比确定各段初支结构形式及参数,主要进行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洞身二衬结构检算。要求根据所给断而内轮廓尺寸计

2、算和确定二衬厚度以及相应的配筋,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图纸。2、隧道施工方案及池工工艺设计(1)隧道总体施工方案设计:总体施工部署、进洞方案、洞身不同I韦I岩段开挖方法、不良地质段辅助工法、主要施工进度指标等。(2)具体施工工艺设计:开挖、出硒、初支、二衬、防水工程、量测及其它相关施工工艺。3、外文翻译应附图:衬砌结构横剖而图,结构配筋图,施工工法图,防水结构图,监测布置图及其它必要附图。三、基本要求1.通过调研,掌握人断而隧道的特点和要求;2.熟悉隧道结构设计检算内容和检算步骤;3.掌握隧道施匸的基木方法和工艺要求。四

3、、主要技术指标另见具体资料。五、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施工规范》2.《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铁二院编;3.《铁路匸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铁二院编;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5.;《大跨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衬砌裂缝产生机理》傅鹤林等,科学出版社6.《隧道工程》朱永全等编;1.《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关宝树编;&《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关宝树编。六、进度计划笫1〜3周:熟悉资料,查阅文献,外文翻译,写出开题报告;第4〜6周:结构设计检算并绘制相应图纸;第7〜9周

4、:施工方案及爆破设计;第10〜15周:初支、防水及二衬等丿施工工艺设计、监测设计;文整,答辩。教研组主任签字时间2013年2月26日题口大断面隧道设计与施工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土木工程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的交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大断面隧道和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大断面隧道丿施工技术也有了较人发展。与以往修建的隧道相比,人断面隧道的建设,在隧道的力学行为、隧道的断面形式、隧道衬砌结构、施工方法、初期支护结构模式、参数等方面出现的新的要求,虽然冃前针对大断面隧道的计算也不少,但很多研究对参数取值、数值模拟多比较简化,缺少综

5、合的、系统的研究,特别施工工法対隧道应力的影响的分析。山于交通运输量的逐渐提高,传统的两乍道断血隧道已经逐渐不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单洞三车道、四车道等公路隧道工程将口益增加。但同时由于需要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及空气动力学彩响而使隧道断面趋向扁平,导致隧道开挖难度急剧增加。因此,国内外工程师对于大断面隧道作为专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由于开挖断面积的增大,施工难度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对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初期支护技术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超前支护技术,提出来很高的要求。大断面意味着什么?在同样围岩

6、条件下,随着开挖断面积的增加,意味着:1、掌子面的稳定性的降低;2、施工难度、特别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大;3、施工风险的发牛概率加人;4、结构物质量要求的提高。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问题a安全:安全为主线,技术和管理为后盾,实现安全生产b技术:以技术确保掌了面稳定和池工质量c管理:以风险观点实现精细的工程管理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传统矿山施工法所采用的钢木构件支撑类似地上的“荷载一结构”力学体系。作为-种维持坑道稳定的措施,是很肓观和奏效的,也易于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在不便于采用锚喷支护的隧道中,或处

7、理塌方等应用较多。但衬砌的设计和实际工作状态难以一致,临时支撑也存在很多缺陷,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文献中强调新奧法是一中“概念”、“哲学”、“原则”或“途径”,而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具体施工方法或技术,新奥法概念的内涵,米勒(1980年)曾归纳为22条,有的文献归结为10条,也有的归结为7条,但基本屮心思想是调动和发挥围岩的白承能力。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町以根据隧道工程具体条件灵活地选择开挖方法、爆破技术、支护形式、支护施作时机和辅助工法。至于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根据不同情况,有时应强调释放,有时应强调限

8、制。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围岩,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新奥法的应川和发展导致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理论进入到现代理论的新领域,也使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更符合地下工程实际,即设计理论一施工方法一结构体系的一致。运用新奥法原则可以将一般用于山岭隧道的矿山法的应用范围拓展到在软弱围岩,甚至于在笫四系地层中的浅埋市政隧道以取代传统的明挖法或盾构法。在屮国,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