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ID:44294059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肺隐球菌病(PC)是市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新生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中。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PC。有机体内的隐球菌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本病从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PC属于散发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国外主耍见于AIDS/HIv患者,其发病率约为6%〜10%;而国内报道的PC主耍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其发病率约为(0.4-0.9)/10万。临床表现根据PCI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无症状型,

2、慢性隐匿起病,绝大多数是在体检时胸片偶然发现,见于免疫功能健全者。轻微症状型,常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乏力、盗汗等症状,偶有咯血。查体一般无阳性发现。急性重症型,临床表现为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可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较高。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AIDS或免疫抑制患者。影像学表现PC的影像学特点:无症状患者多表现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状阴影,边界清晰,可伴有晕征,病灶相对稳定:有症状患者表现为多发斑片状浸润影或实变影,边缘模糊,伴有

3、明显的晕征,病灶往往有融合变大;急性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大面积毛玻璃影或浸润影,很快进展为大叶性实变。所有患者的肺部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胸痛者病灶往往累及胸膜,注意和肺梗死相鉴别。实变病灶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极少有坏死空洞形成,这和曲霉菌明显不同,既往许多文献将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误认为坏死性空洞。组织病理学PC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炎,伴有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在多核巨细胞和肺间质内可见多个空泡样改变,这些空泡是没有被HE染色的隐球菌病原体。PC组织病理学诊断必须结合特殊染色:PAS染色将其胞体染为红色,阿申蓝染色将其荚膜染成蓝色,

4、六胺银染色将其胞壁染为黑色。PC病变很少侵及血管,也没有出血和坏死性改变。诊断新生隐球菌不是人类气道的定植菌,一旦真菌镜检和培养阳性可确立感染的存在。痰涂片和培养阳性率•般很低,对于疑似病例,应尽可能的多次、多途径采集标木进行涂片和培养。Pc的最终确诊还要依靠组织病理学。PC病灶一般位于肺野外带,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不到10%,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安全可行,阳性率在9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LA)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消除类风湿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后,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9%。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和曲霉菌半乳糖甘露聚糖抗原具有交叉抗原

5、性,当二者均为阳性时往往提示为新型隐球菌感染而非二者的混合感染。一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必须就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有无播散进行评估。免疫机制健全宿主和无症状患者有自发消退倾向,不必立即治疗;如在随访中病情进展,首选氟康f^400mg/d,疗程6〜12个月。对于免疫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危重、CNS受累和播散性感染-患者必须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0.7~lmg/(kg-d)和5-氟胞卩密咗(5-FC)100mg/(kg・d)强化治疗2周(不耐受者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Z后应用氟康卩坐或伊曲康醴400~800n)g/d巩固治疗6~10周,最后200〜400m

6、g/d维持治疗6~12个月。直到,临床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吸收,CSF恢复正常,而不必等到乳胶凝集试验转阴。随访至少1年,防止复发。对免疫功能不能恢复或AIDS患者需要终生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