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

ID:44294566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地质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地质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关键词: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一、地质工程勘探工作方面的问题1・1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影响勘探深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

2、。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耍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可基本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单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其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可能不够。再者,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间距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索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1・2

3、野外地层划分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索,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质量。1.3取样和原位测试在采取I,II级原状土试样时不按JGJ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

4、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吋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入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1.4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位测量不规范,测点过少,剖面图没水位线。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儿个问题:第一,应同吋观测地下水位,量测吋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h后;笫二,地下水位观测应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若量测吋间正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时,所量测到的地下水位肯定偏深;第三,水位量测应

5、与钻孔座标、标高回测相结合。我们知道勘探孔口周围地面实际不是一个水平面,水位量测参照孔口位置不同,水位埋深也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儿厘米是难以避免的,这根本无法满足按规范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为±2cm的要求,也更无法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向。解决方法是孔口座标、标高回测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二、岩土工程方面分析2.1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重要内容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地基均匀性评价都有明确规定,存在的

6、主要问题是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试图从定性定量方面作一些努力,与同行探讨。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平面和深度范围,根据工程勘察阶段和任务的不同,其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选址阶段,应首先确定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在整个工程和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价。而在详勘阶段对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为评价范围,既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其深度评价范围,首先应明确拟建工程的用途、结构、荷载及发展、地区设防标准等多方面的情况,一般而言,应满足以下原则:地基主要受力层:

7、对条形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3倍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1.5倍基础底面宽度,且评价深度不小于5ni。压缩层深度范围:对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2.2关于地震效应的问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做剪切波速试验有明确规定,但这个规定没有区别强地震区和弱地震区,而且地基处理后其剪切波速值也发生了变化,场地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在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设计时有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确定场

8、地覆盖层厚度的钻孔应达到覆盖层一定深度,其直接影响场地类别判定及建筑工程的抗震造价。对于液化判别,目前规范要求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以静力触探为辅,有经验的地区可采用剪切波速。对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