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

ID:44409952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_第1页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_第2页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_第3页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浅谈高中作文审题方法摘耍:在高中生的科目学习中,语文的学习占有重要作用,而在语文的考试中作文又是重头戏,写作水平好的可以得到高的分数,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使自己的成绩提高。在作文的写作中,审题是关键,可以帮助找对方向,我们应该重视。关键词:审题抓关键句法市物及人法求异同法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效率高低的标准。如何把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呢?耍想把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

2、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耍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耍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一、抓关键句法。材料中总有一两句话能够暗示材料的中心,命题人往往借助材料中人物的口把他的情感倾向表达出来,所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就能准确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情感倾向,从而避免跑题、偏题现象的产生。如以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题来分析这种方法的使用。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

3、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耍有经验、技术,更耍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材料中老切割师说的话,恰恰就是材料的中心所在,也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所在,所以抓住这个关键句,也就把握了材料的中心。二、由物及人法。所谓的由物及人法指的是凡是材料中出现的物,一般是动物,都指代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所以材料中以物为描述对象的,在概括材

4、料的中心吋都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女th200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兔了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乂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了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

5、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木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这个材料表面上是在描写动物运动会,实际上是站在社会,学校,家庭这个角度谈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既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同时乂要多了解发现,孩子的生理特点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技能,因材施教,作智慧的引路人;也可以站在孩子口身角度来谈,作为新世纪的年青人,我们首先要知道口己最擅长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自知,然后充分的发挥这种优势,同吋你乂要了解这个社会,和你之外的其他人,也就是知人,然后寻找自己的潜力空间,加以

6、培养。三、求杲同法。所谓的求异同法,指的是当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时,学生们不能准确的把握材料所表达的中心,这个吋候就要做到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之间的和同点和不同点,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所说的同屮求异指的是两则或多则材料的出发点和同,抓住其屮的不同点往往会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作文: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Z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咅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

7、了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了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了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则材料都是在写“我愿意”这个主题但是两则材料仔细阅读会发现乂有所不同,两则材料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但都寄寓了一种人生态度。前者寓奋斗之美:有追求的人生是充实的、美丽的。为理想而打拼、付出,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亦可这样解读,追求Z美不仅在结果,更在于奋斗精神。后者写平凡Z美、人伦Z美。两个材料虽然出发点相

8、同,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个是对人生梦想执著的追求,第二个对亲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