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

ID:44423933

大小:1.8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22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_第1页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_第2页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_第3页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_第4页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目九血清学试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九血清学试验一、抗原(Antigen,Ag)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者体外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T细胞B细胞AgTBT浆细胞致敏T细胞抗体(一)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AgTBT浆细胞致敏T细胞抗体2.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AgTBT浆细胞致敏T细胞抗体1.抗原本身的理化性质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免疫方式)(1)异物性:非己的异物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药物种

2、系关系相差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同种异体:血型抗原、血清蛋白自身物质:精子、晶状体蛋白等(2)表面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大分子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免疫原性越强(二)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三)抗原的特异性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特异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抗原决定簇(AD)概念: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表位AD的数目、性质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以AD与相应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二、抗体(Antibody,Ab)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分化成熟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

3、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1)定义:抗体和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统称。(2)存在形式:膜型—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分泌型—分泌进入血清等体液中,介导体液免疫应答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1)重链(H链)和轻链(L链)2)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3)铰链区4)水解片段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功能:以lgG为例VH和VL区:特异性识别、结合AgCH1和CL区:遗传标记CH2:补体的结合点CH3:细胞表面FC受体的结合点三、补体系统补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辅助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4、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1、组成2、激活途径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⑴细胞毒及溶菌/溶病毒作用:补体激活产生MAC,形成穿膜的通道,导致细胞崩解。⑵调理作用:通过与吞噬C表面结构结合而促进其吞噬作用(抵抗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⑶免疫粘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与补体受体阳性细胞粘附→将抗原-抗体复合物转移至肝、脾→巨噬C清除。⑷炎症介质作用-C3a/C5a→与肥大C/嗜碱粒C表面受体结合→触发靶C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补体

5、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产生规律可分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效价低,持续时间短,免疫作用不强再次应答:潜伏期短,抗体产生量大,维持时间长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血清学试验定义:是指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进行的结合反应试验材料:含有抗体的血清;抗原物质原理:抗原和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的一般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稳定性特异性特异性是指任何一种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发生反应。因为抗体CDR与抗原决定簇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这种高度的特异性在传染病的诊断、防治等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天然抗原物质的构成复杂,常含有

6、多种抗原决定簇。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血清出现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可逆性可逆性是指在一定条件(如低pH、高浓度盐等)下,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减弱而导致解离,回复到抗原与抗体的游离状态。抗原抗体反应遵循生物大分子热动力学反应原则,其反应式为:抗原抗体反应平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抗原抗体亲合力大小;二是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比例性比例性是指多价抗原与抗体反应,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形成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产生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把最迅速出现可见反应时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比或量比,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点(equ

7、ivalencepoint),抗原与抗体比例最合适的范围称等价带(equivalencezone)。Marrack提出的网格学说解释了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性的机制。网格学说当多价抗原与多价抗体在等价带结合时,相互交叉连接成具有立体结构的网格状复合体,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当抗原或抗体过剩时,由于过剩方的结合价得不到饱和,只能形成较小复合物,不能出现可见反应。血清学试验的影响因素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