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

ID:44436840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_第1页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_第2页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松嫩平原是东北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耕地面积大(1130X104hm2)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农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屮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约占83%,土壤自然肥力高。屮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于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温作物生长。作物以玉米为主,产量占东北区玉米总产量的64%左右,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占东北区水稻、小麦和大豆总产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类的生产区,产量分别占东北区的64%、58%。可见松嫩平原是东北区的农业重要基地,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

2、im黄土状物质构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白城间的三角形以内地区,现在仍在沉降中,构成了向心水系。由于排水不畅,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平原边缘由于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东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状起伏,海拔240〜300mo台地表面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物质,下部为沙砾层。这里年降水量500X700mm,地带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带,开发历史较久,是重要的商品粮、经济作物产区,具有农业综合发展的条件。但这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部分地区涝害严重。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水与大气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国土整治的重点。应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对松花江及其支

3、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水利建设,抗洪排涝。松嫩冲积湖积平原,经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了浅岗地与封闭的浅碟形凹平地交错的地表形态。虽有松嫩水系流过,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汇集于众多的凹平地内,形成碱水泡沼。实际上,它具有内陆型平原性质。湿地、沼泽、湖泡众多,河曲发达是地貌上重要特征。松嫩平原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土地生产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又忽视治理、保护措施,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松嫩平原粮食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频率高,伏旱、秋涝在有些年份亦较严重,低温冷害频繁。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有效灌溉而积不足耕地的15%,抗灾能力低,受旱、涝影响,粮食产量波

4、动在20%〜30%左右。木区自北向南210°C积温大多在2000〜3200°C之间,气温的年较差大,本区农作物栽培又以对低温较敏感的玉米为主,而且近年将中晩熟品种盲目向北扩展,每遇低温年份,常遭到严重低温冷害而减产。低温冷害,一般是指气温在0°C以上,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严重减产。低温冷害年,农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东北的低温冷害,可分延迟型和障碍型两类型,有的年份两种类型兼有,可称混合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生冇期气温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迟和灌浆缓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碍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开花期遇到短期连续

5、几天的低温,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减产。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碍型冷害。而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则是延迟型冷害。冷害年作物减产,除了温度的直接影响外,述因气温低,限制光能资源的利用,间接影响产量。冷害的分布,有从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严重的冷害频率在10%~20%Z间。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采取积极措施,就会大大减少损失。按各地气温条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种,是战胜冷害的战略性措施。分析近几十年来冷害减产的情况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种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较长的偏晚熟品种越区种植。应开展作物区划和作物品种区划的研究,做到适地适种,采取增肥改土、选育、推广早熟

6、耐低温的高产品种,适时早种,改革耕作制度,加强□3间管理等措施。松嫩平原在东北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外延开发的潜力已不大:今后主攻方向是深度开发,提高单产。目前粮食单产不够高主要是由于农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区土壤的自然肥力较高,但长期以来只用不养,地力下降。黑土带土壤侵蚀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低。化肥施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种口约占全区耕地的1/3,成为低产的主要原因。东部山前台地,年侵蚀模数约为6000t/km2,黑土层越来越薄,水土流失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影响很大,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理。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牛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利用、保护

7、、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结构。今后松嫩平原农业的发展,应立足于资源的深度开发,着重解决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加强水利建设和建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对旱、涝的抗御能力;合理调整作物品种布局,避免、减轻低温冷害;努力培肥地力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牛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种植业和饲养业、农区和牧区的结合,加快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