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44405

大小:165.1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08-02

上传者:U-944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6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7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8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9页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旅游管理杭州城市旅游创新研究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本课题目的及意义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发展最快的行业。2003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52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5.2%,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旅游强国,以及亚洲第一旅游大国。城市旅游业已经由传统的接待事业转换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支柱产业,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现在集观光、度假、商务、研修等多功能结为一体的旅游业。基于旅游大环境下的优势,杭州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快速发展得益于旅游业的创新。探讨杭州旅游业的创新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城市旅游创新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最早在旅游研究中提及城市旅游的是stansfield(1964),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首次阐述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我国,城市旅游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因外事旅游的需要,我国首先开放了一批城市和地区,称为对外开发城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入境旅游者的增多,迫切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游览空间和接待设施,所以,一批旅游资源优秀、由一定旅游基础设施的大中城市成为当时的最佳选择,并定名为旅游城市。为促进我国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1982年、1986年、1994年,国务院又先后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95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又开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截止到2000年,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369.73万次。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76.1%;旅游外汇收入1090233万美元,占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67%。可见城市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1)本课题的任务要求 (1)杭州城市旅游的现状分析;(2)杭州城市旅游存在的缺陷;(3)创新及其意义;2)本课题重点内容、实现途径(1)杭州城市旅游的不足:①文化内涵不足,杭州旅游资源具有天然的优势: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点多面广,分布均匀;基础良好,易于开发。然而,到杭州旅游的游客们在饱览湖光山色之时,总会感觉到有些遗憾: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近代文化绵延不断的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在哪里?杭州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工艺歌舞、衣食住行等民俗文化,又在哪里?杭州旅游业应发扬主动进取的精神,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更上一层楼,着重发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②大旅游观念滞后,没有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矛盾。③景区精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杭州休闲旅游景区开发进一步增多,但在精致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如博物馆改造、景区解说系统等。④国际化程度需提升,在欧美一些国民中,杭州的知名度并不高,问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城市,常常是北京、上海。⑤逗留时间不长,从杭州现有旅游产品看,观光旅游产品居多,这样的产品对短期游的旅游者来说是很重要,但是满足长假期的旅游需求,就应当重视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的度假产品。(2)促进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①挖掘产品的内涵文化,建立各文化景观区,展现杭州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风貌。如推出运河文化、西湖文化、保护以及恢复历史街区—南宋御街。②推出生态型的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与法规,挖掘特色,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环保意识。③加入WTO并与其接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杭州的旅游行业领域中。④提升产品的精致化程度,包括景区精致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相关行业服务标准体系。⑤加强安全预警机制政府建立并完善法规政策,建立监控手段,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保障技能的培训。 3.参考文献[1]周邵健.略论文化经济时代开发杭州旅游资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版,2002.2(1).[2]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6,344.[3]曹新问.体验经济与服务创新[J].中国旅游报.[4]张玲,邬永强.广州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4).[5]肖玲.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形成演进机制—兼析广州城市旅游发展[D].人文地理学.2003.[6]钟诚,池玉雪,朱创业.杭州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经验浅析[J].旅游发展研究,2009,16(8).[7]杨志祥.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2004,6(34):1-21.[8]封蕊.新兴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9]官莹.关于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的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6):49-54.[10]范恒君,胡宝清,陈振宇.旅游城市品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154):77-80.[11]王建国.开拓创新经营城市大旅游[Z].[12]李迎冬.旅游创新谈[Z].营销平台.2002.4.进度计划(或工作方案分析)第1—2周查找资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第3—4周英文翻译第5—5周方案设计第6—9周问卷调查第10—14周整理资料第15—15周论文初稿第15—17周论文复稿第18—18周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于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的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它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引发更多的城市旅游,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互动发展。1933年8月,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的最基本的四大功能”,这是人类首次将游憩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正式提出,为其后城市游憩功能的完善提供了依据。但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并不意味着城市就能吸引游客,进而衍生旅游产业,事实上,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及其举办的各种节事活动作为吸引物,招徕游客在城市进行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61个城市。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2005年60个主要城市的国际旅游收入达2080112万美元,占全国的71%;接待入境旅游者3951593人次,占全国的73.36%。9.08%的城市数量却占据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了城市旅游的相对集中性,以及许多城市都发展成为旅游城市,分流了城市旅游业。(李经龙,马海波,柳丹.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深化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二、城市旅游发展趋势城市旅游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涉及到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现在的许多城市,只是在全力发展景区,认为在一个城市能开发出一个好景区,那这个城市的市场形象和城市地位就树立起来了。但是实际上,仅仅靠几个景区,城市形象是树立不起来的,它还涉及到了城市的品牌问题、城市发展的综合问题、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等等问题。 现在总体上有两种思路可以供为参考。一个是全力开发景区,通过景区的发展来拉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在开发景区的同时,注意培养城市本省,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而不是单单是旅游业的发展,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后一种是更好的选择,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挖掘城市现有的特点。作为一个终极目的地的城市旅游,可以形成很多概念,如:园林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山水旅游城市等等。但光靠这么一个概念是不行的,一个城市的特色要突出,就必须是一个物产城市,其中又要提倡原产消费和原创消费,而农业旅游就是一个原产消费的概念,这些个概念都具备才是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②整合资源,我们现在对资源普遍挖掘不够,重视不够,认识不够,以至于景区建设有城市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使各地的特点淡化,甚至是消失,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追求工业化目标。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只是追求工业化的风貌,那是失败的。③国际化,城市旅游的国际化涉及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它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人文国际化就是洋话,这个是误区。实际上城市的国际化包括环境的国际化(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运行的国际化,心态的国际化。④注重细节,城市应该是文化城市,而文化的体现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上。如果细节到位了,城市的特色也就出来了。⑤各个城市有两个重点需要搞:一是中央游憩区,国外叫商业游憩区。它的意思是每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片区域,是最全面体现和展示城市的生活文化的场所,这个也是构建功能化城市的内容。⑥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旅游建设,包括7个系统:吸引系统、服务系统、交通系统、标志系统、质量系统、支持系统、拉动系统。(魏小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J].旅游学刊,2001(6))三、发展进程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者根据自身学术兴趣、专业知识和理解力从事研究的习惯,形成其宽广的城市旅游研究范围,涉及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建筑与规划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研究领域涵盖了旅游城市空间模型建立、城市旅游者的行为、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旅游者的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文化旅游与节事旅游、宾馆餐厅分布(Broadway,1997),以及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城市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城市旅游地的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宽领域的研究格局。P.E.Murphy(1997)的《都市旅游的质量管理》一书表明,都市旅游研究是一个包含了都市旅游开发、度假区社区、特殊节事、遗产旅游、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众多方面的广阔领域,StephenPage(1995)的《城市旅游》一书对城市旅游研究也包括了需求、服务、基础设施和活动方面的供给、城市旅游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影响,以及城市旅游营销等多个方面,成为城市旅游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周邵健.略论文化经济时代开发杭州旅游资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版,2002.2(1).[2]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6,344.[3]曹新问.体验经济与服务创新[J].中国旅游报.[4]张玲,邬永强.广州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4).[5]肖玲.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形成演进机制—兼析广州城市旅游发展[D].人文地理学.2003.[6]钟诚,池玉雪,朱创业.杭州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经验浅析[J].旅游发展研究,2009,16(8).[7]杨志祥.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2004,6(34):1-21.[8]封蕊.新兴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9]官莹.关于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的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6):49-54.[10]范恒君,胡宝清,陈振宇.旅游城市品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154):77-80.[11]王建国.开拓创新经营城市大旅游[Z].[12]李迎冬.旅游创新谈[Z].营销平台.2002.[13]王国平.推动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9. [14]魏小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J].旅游学刊,2001(6):8-12.[15]李经龙,马海波,柳丹.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深化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6):107-111.[16]丁忠明.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12):27-30.[17]DouglasG.Pearce.ANINTEGRATIVEFRAMEWORK-FORURBANTOURISMRESEARCH.[D],2001.[18]Myrianjansen-Verbeke,JohanwanRekom.ScanningMuseumVisitors-UrbanTourismMarketing[D],1996. 本科毕业论文(20__届)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摘要:论文在论述了城市旅游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城市旅游产品创新研究的分析,针对杭州城市旅游创新存在的不足,结合杭州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杭州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建议。今后杭州城市旅游应该进一步完善游憩商业区的建设,提高杭州旅游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为杭州招徕更多游客,创造旅游事业的持续繁荣,为杭州市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词:城市旅游;创新;杭州市 Abstract:Inthethesisdiscussestheurbantourismconcept,researchsituationofbasis,throughhangzhouurbantourismproductsinnovationresearchanalysis,aimingathangzhouurbantourisminnovativedeficiency,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ofhangzhoucitytourismcomplexespresentsituation,proposedthedevelopmentofhangzhoucitytourismcomplexesSuggestions.Futurehangzhouurbantourismshouldfurtherperfectleisurebusinessdistrictconstruction,improvethecompetitivenessofhangzhoutourist,satisfyconsumers'variousneedsandtoattractmoretourists,thecreationofhangzhou,thankstothecontinuingboomintourismforhangzhoubringgreater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Keywords:Urbantourism,Innovation;hangzhou. 目录一、引言4二、城市旅游的研究及发展现状4(一)城市旅游的相关概念4(二)城市旅游研究现状51、国外城市旅游研究概述52、国内城市旅游研究概述5三、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6(一)国内城市旅游发展现状6(二)杭州对城市旅游创新的发展现状61、杭州打造城市综合体战略62、杭州城市品牌化建设63、推动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74、杭州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品7四、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障碍7(一)长年来杭州城市形象不鲜明,国际知名度不高7(二)城市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8(三)游客结构单一,仍以观光客为主8(四)城市各类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不够8五、关于杭州发展城市体闲旅游的几点建议8(一)确立清晰的城市形象,大肆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8(二)继续提升城市生活质量8(三)转变客源结构,健全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9(四)传承传统节日,利用知名度创新节日9(五)发挥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9参考文献:9 一、引言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产生和实施的重要因素,人们期望了解与体验同自己居住地有明显差异的地方的环境,导致旅游者往往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与居住地大相径庭的目的地旅游。自从出现城乡差别以来,人类对旅游的需求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渴望回归自然,期望优美的自然风光能够调适因紧张工作而疲惫的心灵,以风景名胜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人类有向往城市旅游的需求,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之地—城市及其包容的城市风光、城市风情、城市娱乐、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等存在强烈的兴趣,城市旅游得以发展。事实上,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城市己成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巴黎、罗马、纽约、东京等。国内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建国后我国旅游一直依托城市为门户、基地和辐射中心展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或支柱产业,并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截止到20C1年1月,我国122个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旅游地,其国际国内旅游接待量和创汇创收能力已达全国总量的90%左右,而广东省旅游外汇收入中广州、深圳和珠海三个城市就占据了80%以上。城市作为进出的门户、区域的中心、交通的枢纽、服务的大本营,甚至于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日渐成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和“当代旅游的主体”。但是,旅游是一个脆弱的行业,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的旅游如何能够顶得住这些大环境下的负面冲击,如何快速恢复城市旅游业,提高旅游创新层次和水平,是我国城市旅游乃至我国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而杭州在的城市旅游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为我国的城市旅游创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论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旅游创新的研究成果,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杭州市旅游创新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对杭州创新旅游产品进行了探索。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是文献查阅,以及调查方法。主要技术路线是根据相关文献期刊的内容,对杭州旅游政策、旅游文化产品、自然产品、城市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产品进行分析,提出创新思路。二、城市旅游的研究及发展现状(一)城市旅游的相关概念“城市旅游”在目前国内外的旅游研究中,还没有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PPearcet认为定义“城市旅游”要以人们为什么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地为出发点,需要分析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旅游者的动机。Page认为旅游者选择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原因是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我国也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探讨。宋家增、魏卫等提出“都市旅游”的概念。宋家增认为,“都市旅游”19 是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为特征的旅游。魏卫、李娟认为,“都市旅游”是以大都市为依托,通过都市建筑景观、都市风光以及人文资源构景与空间的规划设计、人造景点的建设来吸引游客的旅游方式。彭华、钟韵认为,“城市旅游”是指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对旅游产业来说,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马勇、舒伯阳定义“城市旅游”是一种旅游体验方式,是以特定的区域作为空间依托,结合城市综合水平,吸引人们开展一系列诸如城市观光、城市文化风情、城市建设成就博览、城市名人探讨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吕红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定义“城市旅游”。以上定义“城市旅游”,大多是从旅游者选择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为出发另来分析的。但不同的研究者对“城市旅游”的理解不同。作者认为城市旅游不仅包括散布在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的游览活动,比如商贸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娱乐旅游以及康体休闲等。城市旅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交通和旅游设备;二是历史建筑,都市风光,博物馆,戏院,体育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三是饭店、商场、购物设施以及其他的服务。(一)城市旅游研究现状1、国外城市旅游研究概述最早在旅游城市中提及到城市旅游的重要性的是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1964)在他的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当中首次阐述了旅游也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城市旅游的重要性。著名的城市研究专家霍尔(Hallp,1970)他曾经预言,二十世纪的最后的二十年,对于欧洲主要首都城市以及众多的历史小城镇,他们最大的转变就是大旅游时代的到来。而事实上,城市旅游研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八、九十年代。Shaw和Williams(1994)通过分析城市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认为城市在地理上集中了各种设施和吸引物,使城市研究十分有意义。国外旅游研究集中在城市旅游的需求、供给以及城市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领域广泛、细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多科学综合研究的局面。2、国内城市旅游研究概述目前国内许多学科对于城市旅游现象都有研究,涉及的内容有经济学科、地理学科、旅游学科、社会学科、生态学科、建筑与规划学科等学科。大量有关城市旅游的文章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其中以旅游类、地理类、城市类学术期刊所刊载的学术论文居多,且研究的热度有增长的趋势。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城市旅游有关理论探讨、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城市旅游结构与系统分析、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研究等。19 总体上来说,我国城市旅游的研究领域的范围还是在不断的扩大,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内容也是在不断的深入。城市旅游的市场营销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为主;城市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旅游结构及体系研究,城市旅游与会展、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节庆旅游研究是目前城市旅游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旅游文化研究,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研究,城市旅游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旅游管理体制与设施建设是城市旅游研究不断升入的方面;而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动力、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研究则是城市旅游研究中的相对薄弱的环节之处。三、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一)国内城市旅游发展现状200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661个城市。据国家旅游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60个主要城市的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080112万美元,占全国的71%;接待入境旅游者39351593人次,占全国的73.89%;星级饭店营业收入达到9879579万元,占全国的73.36%。9.08%的城市数量却占据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了城市旅游的相对集中性。在60个城市中,其中有3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9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表1可以看出,这60个城市占据全国旅游总量的比重总体形势是在下降,这就说明了近10年来不断有更多的城市发展成为旅游城市,分流了城市的旅游业。但是,其余601个城市只赢得全国不到30%的份额,这就说明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是适合发展旅游业的。(二)杭州对城市旅游创新的发展现状1、杭州打造城市综合体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实施了一系列旅游业发展战略。起初是“旅游西进”战略,后来又增加了“旅游国际化”战略,现在又要再增加一个“国际旅游综合体带动”战略。它的提出具有决定性意义。无论是实施“旅游西进”战略,还是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国际旅游综合体带动”战略上来。2009年,上城区以西湖申遗为目标,用好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了推进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等一系列事关上城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为上城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规划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它的目的是打造成最具杭城特色的“宜居、宜商、宜文、宜游”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对历史建筑、有50年以上历史和不到50年历史但是具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老建筑,统统都进行了保护,真正达到“恢复城市记忆、复兴历史街区、交融中西文化、促进国际旅游”的目标,使相关区域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地、杭州市民的好去处,成为最具杭州特色的“四宜”国际旅游综合体。2、杭州城市品牌化建设2007年1月8日,杭州城市品牌宣告诞生---“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将实施“钱塘江时代”城市空间新格局;贯彻“和谐创业”的发展模式,建设一座真正的“生活品质之城”。19 2007年2月,中共杭州市委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而不懈奋斗”的主题。随后,杭州市委明确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战略目标。杭州市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为支撑,以“和谐创业”为根本途径,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互为支撑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生活品质的提高与新人文精神的提升,都是杭州社会文明进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当代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1、推动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仍然存在,旅游业仍面临严峻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完善旅游产品、深化发展战略、提升服务质量等七个方面采取措施,尽快实现从国内游“一轮独大”向国内游、入境游“两轮驱动”,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转变,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历史性跨越,为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积极贡献。在完善旅游产品方面,立足于一园、一山、“三江”、“三湖”、四址、千里河道等重量级旅游资源,努力开发各具特色的世界级旅游产品。推进西湖、西溪、运河、市区河道、良渚遗址、中山路等综合保护工程,努力打造国际级旅游产品。整合湘湖、千岛湖、之江度假区等区域旅游资源,建设高端国际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整合特色商贸、特色餐饮、特色街区、特色休闲等资源,以旅游带动商贸,以商贸促进旅游。同时,积极开发会奖游、休闲游、深度游系列产品。加快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把会议奖励旅游、会展活动、休闲旅游和佛教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南宋文化体验等结合起来,开发适合国内外游客深度游的旅游产品,并进入旅游企业的销售序列,使之转化为旅游产品,进一步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牌。在深化发展战略方面,继续深化旅游西进战略,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实施旅游休闲推进战略;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提升接待、信息和配套服务质量;在改善旅游环境方面,改善目的地市场、政策、人文、舆论和安全环境2、杭州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品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和西溪湿地保护工程的顺利进展。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实现了历史性的面积扩容和品位提升,圆了“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世纪梦,“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西湖新格局基本形成,提高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国家首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己经完成使杭州迎来“双西”共赢的新时代。四、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障碍19 (一)长年来杭州城市形象不鲜明,国际知名度不高杭州在城市形象的确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爱情之都”、“体闲之都”、“人间天堂、快乐杭州”、“丝绸之都”、“茶叶之都”、“女装之都”等很多口号,定位繁多,但缺乏统一、稳定、清晰的城市形象。近年来通过民主评议,终于确立了“生活品质之城”形象口号。杭州在国内家喻户晓,但国际游客却知之甚少,杭州的旅游市场构成,国内旅游者占了绝大多数。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美游客,其对杭州的旅游认知度并不高,很多国际游客甚至不知道杭州。(二)城市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杭州市市委书记土国平曾说,生活品质表示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在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杭州排名第3位,而在2007年世界各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中国9个上榜的城市中,却没有杭州。可见按照国际标准,杭州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空气质量、公共卫生、市区交通通畅度、人口密度等方面。(三)游客结构单一,仍以观光客为主目前前来杭州的游客仍以团队为主,停留时问短暂,所花费用偏少。所游景点主要是要收费的三潭印月、飞来峰、黄龙洞、岳坟,市政府别有用心开发的免费新西湖、众多免费博物馆等都不在观光线路之列,这与杭州城市发展定位不吻合。究其原因,一是受时间和经济限制,团队游客主要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二是由于国际知名度原因,国际自助散客数量不足;三是国内外游客对新杭州、新西湖还缺乏进一步了解;四是配套体闲设施还有不足之处。(四)城市各类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不够杭州自2000年起,先后开办了众多丰富多采的主题节庆活动,意欲借以扩大城市影响力,如杭州国际体闲博览会、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杭州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烟花大会、钱江国际观潮节、“吃在杭州”美食节、吴山金秋文化庙会等,但是具有国内或者国际知名度的却很少。每次活动杭州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参与主体却主要是杭州居民,相比国内的广交会、国外的巴黎玫瑰节、慕尼黑啤酒节等带来的各项效益相去甚远。五、关于杭州发展城市体闲旅游的几点建议(一)确立清晰的城市形象,大肆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杭州可以选择的城市形象很多,其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闻名,所以“天堂杭州”已成为其形象定位。目前经民意确立的“生活品质之城”是对它的内涵诊释,至于“茶叶之都”、“丝绸之都”、“女装之都”19 是关于它的特产评价。国际上各宗教信徒也都有天堂之说,总之天堂是一个幸福、快乐,没有病痛、烦恼和忧伤的地方,是美好世界的代称。所以应在国际上努力宣传“天堂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品牌,扩大世界知名度。(二)继续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要成为世界意义的“人问天堂”、“生活品质之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首要的。针对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杭州应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提高城市绿化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实现全市区的水碧、天蓝、色绿、空气清新,而不仅仅局限于城西风景区范围。其次是交通环境的治理。实现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可以考虑扩大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限制私家车数量、实现城市公交廉价化和便捷化,继续扩大和简便自行车租赁业务等。为保证足够的城市体闲氛围,应采取措施限制城市人口数量扩张,降低人口密度,必要时进行适当的人口外迁。继续发挥政府“精致大气、以民为本”的工作作风,真正实现“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的目标。(三)转变客源结构,健全产品和配套服务、设施“生活品质之城”对于追求品质生活的体闲人士有很大吸引力,杭州应转变客源构成结构,以接待自助体闲散客为主,相应产品、服务和设施应突出休闲主题,为体闲者提供购物、锻炼、垂钓、读书、散步、聚会、睡眠的理想场所。此外继续完善信息咨询无障碍志愿者服务,实现落地签证业务,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方便国际游客进入。(四)传承传统节日,利用知名度创新节日城市节日影响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民问传统、城市知名度等。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城市节日往往有着坚韧的传承力和影响力,如西班牙奔牛节和西红柿节、慕尼黑啤酒节、巴西狂欢节、泰国泼水节等;城市知名度也会延伸到其申办的活动上,如巴黎时装周、罗马建城日庆祝仪式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城市经济活动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其城市知名度的建立,如广交会之于广州,义乌小商品国际批发市场之于义乌等。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为杭州留下了丰富的节日文化遗产,目_地方色彩浓厚。钱塘江大潮闻名世界,源于古代的观潮、弄潮习俗沿袭千年,届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观者众多。如能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恢复并开放此项运动,对吸引世界弄潮儿、提高杭州知名度、丰富杭州体闲产品是有作用的。众所皆知杭州是冤案发生地,相关祭祀活动在华人世界颇有影响,因冤案产生的食品如油条、葱包桧等深受欢迎。对这些进行恢复和宣传,不仅可以重温英雄精神,学习英雄精神,也可增添乐趣。(五)发挥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19 区域合作是区域竞争的必然结局。近几年上海国际知名度日益提高,都市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接待高速增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增添了它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大上海的近邻,杭州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文化差异和地缘优势寻求发展机遇。可以说上海突出的是其动感、时尚的现代化大都市特点,杭州则是宁静、悠闲的城市休闲特征;购物在上海,赏景在杭州;拼搏在上海,休闲在杭州;杭州是上海绝好的后花园,是上海居民心灵的家园。接轨上海、与其错位发展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最终实现与上海客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参考文献:[1]周邵健.略论文化经济时代开发杭州旅游资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版,2002.2(1).[2]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6,344.[3]曹新问.体验经济与服务创新[J].中国旅游报.[4]张玲,邬永强.广州市旅游开发的个性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4).[5]肖玲.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形成演进机制—兼析广州城市旅游发展[D].人文地理学.2003.[6]钟诚,池玉雪,朱创业.杭州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经验浅析[J].旅游发展研究,2009,16(8).[7]杨志祥.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2004,6(34):1-21.[8]封蕊.新兴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9]官莹.关于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的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6):49-54.[10]范恒君,胡宝清,陈振宇.旅游城市品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4(154):77-80.[11]王建国.开拓创新经营城市大旅游[Z].[12]李迎冬.旅游创新谈[Z].营销平台.2002.[13]王国平.推动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9.[14]魏小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J].旅游学刊,2001(6):8-12.[15]李经龙,马海波,柳丹.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深化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6):107-111.[16]丁忠明.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12):27-30.[17]DouglasG.Pearce.AnNtegrativeRamework-ForUrbanTouresearch.[D],2001.[18]Myrianjansen-Verbeke,JohanwanRekom.ScanningMuseumVisitors-UrbanTourismMarketing[D],1996.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