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教案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

ID:44464151

大小:200.0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2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_第1页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_第2页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_第3页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_第4页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参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二单元文选《尙書》序孔安國【題解】孔女國是孔了的後裔,漢武帝時人,曾將在孔了舊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獻給朝廷。這篇序文較詳地說明了《询書》一書產住的時代、內容、作用以及流傳梏理等情況,強調了生上對於六經傳播的重要貢獻,是瞭解古文《尚書》在漠代發現及整理情況的重要文獻。關於這篇《序》文的作者,舊傳是孔安國,但後來的學者認定是偽作,和孔安國沒有關係。鸽傳孔安阈為《尚書》所作的《傳》文也被認定屬於偽作。本文選自《尚書正義》,題目一•本作《古文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①。伏犧、神農、

2、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②。少昊、顓頊(zhuanx口)、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③。至於夏、商、囿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kuf),是故歷代寶之,以爲大訓④。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⑥“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注釋]①伏犧氏、八卦、書契、結繩:均詳見《包犧氏之王天下》篇《注》。文籍:典籍。②《三墳》:傳說中是三皇時代(即伏犧、神農、黄帝時代)的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三墳》《

3、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皆古書名。”墳,大。大道:大道理。傳說《三墳》所論皆屬三皇時代的大事,道理很深,故言“大道”。③少昊、顓頊、高辛、唐、虞:傳說中繼触之後出現的五位部落聯盟首領,即五帝。尘昊:號金天氏,黃帝子。M:號高陽氏,黃帝孫。盛:號高辛氏,少吴孫,即帝嚳。匮:抬堯,帝嚳子,陶唐氏。虜:指虞舜,冇虞氏,始爲平民,被亮舉爲大臣,後卑讓位於雍。《五典》:傳說舄五帝時代冇關五種倫理道德的書籍。《尙書•虞夏害•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孔安國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常道:指永久不變的道理。④雖設三句:雖然所設立的

4、教化制度各不相同,但都屬於正確的政令體現著大義,其宗旨是相同的。不倫,不同。倫,類。雅誥,正確的的詔誥,詔令,“誥”扌旨政令。奧義,深義。揆,準則,標準。大訓:這裏義爲重要的法典。⑤八卦之說:關於八卦的學說。《八索》:古書名°九州之志:關於九州地理的記載。《九丘》:古書名。①倚相:春秋時期楚人夫。《左傳•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趨過,王(楚靈止)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先君孔子,牛於凰末,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①,刪《詩》爲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

5、》②。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囿③。芟(shdn)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④。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③。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三千之徒並受其義⑥。【注釋】①先君:孔安國爲孔子十一代孫。覩:同“睹“。繁文:指典籍的記載差異很大。不一:認識不統一。定:審定。孔穎達疏:“修而不改曰定。”明舊章:使舊章的意義明確。舊章指《禮》《樂》及下文的《詩》《易》《春秋》。②刪:刪削整理。約史記:對歷史記載加以整理,刪繁舉要。約,舉要,取其精華。讚《易》二句:促成了《周易》的傳播而遏制了《八索》的流行,闌述了《職方

6、》的內容而攢棄了《九丘》的記載。贊,佐助。黜:,這裏義爲貶斥、排斥。下文“除”義同此。《職方》,指《周槪夏官司馬•職方氏》,主要內容講的是周官職方氏的許可權及九州土地、人口、物產等情況。按:孔子排斥《八索》《九丘》,蓋認爲《八索》背離了《周易》而《九丘》不可信。③討論:硏究。墳、典:指《三墳》《五典》。斷自二句的意思是,關於典制方面只硏究屬於堯疑以後截至周代的書籍,以前的不去硏究。這等於說只硏究《尙書》,《尙書》的內容多爲典制文告之類,涉及的時代包括虞、夏、區、凰。斷,斷代,確定時代。④煩亂:雜亂無章的內容。翦截:剪裁。撮:選取。機要:精要。立教:作爲政教的重耍內容。⑤典'

7、謨、訓、誥、誓、命:《尙害》中的六種文體。凡:總共。百篇:屬於約數。⑥軌範:規範,楷模。坦然:清楚貌,顯然。三千之徒:指孔了的弟子。其:代詞,指《尙書》。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①。淒室龍興②,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③。濟南伏牛,年過九十,失其本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尙書》。百篇之義,世莫得聞。至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⑤,以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匿、囿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⑥。王又升孔孑堂,聞金石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