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

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

ID:44552657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_第1页
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_第2页
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拆字联与技巧联拆字联,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可是现在很少玩了。曾与一个网友交流,谈到拆字联,他说“我很反感一些所谓的拆字联,太多连最基本的通顺都做不到。。。”,我深有同感。归纳一下,目前常见的拆字联,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造句不通顺。拆字联,首先是联,联是什么?是一门文学艺术形式。任何其他的都不提,最起码对联应该是通顺的造句。可是,很遗憾,不少人忘了这一点,拆字拆得连话都不会说了,作出来的对联,惨不忍睹。举个例子:“岩”拆成山+石,这是不错的,可是很多人就为了这个,出了句名言:“山石岩前古木枯”,表面上看上去挺光鲜,但是请注意,什么叫“山石岩”?你明白吗?我

2、是不明白的。岩,本来就是山石,前面何必再加个山石?再举个例子:波拆成水+皮,这也还行,可偏偏就有人这么用:“水皮波暗渡”,什么叫“水皮”?如果这句话是小学生的造句作业,他的老师一定会给个大大的一一X,给他改成“水面”,并加评语:屮国话不是那样说的!2、出句不成联。这个要靠近一些了,句子通顺了,还要是联。关于什么是对联,网上介绍的文章多得数不胜数,我就不罗嗦了。在形式上,至少大面上要过得去。3、没有自己的东西。所见的所谓拆字联总是把那么几个字翻来覆去的炒,比如:岩、枯、墨、泉、波、岳、谢、好、问、何、配。。。所谓的出拆字联,不过是拼凑的本事。为什么不能自己有所创

3、新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像有时候应对拆字联一样,抱着一本字典翻啊(这什么损招啊…#%¥!%¥%*#•)上面谈的是拆字联,可是,在其他联种里又何尝不存在这种问题?常见的是在嵌名联。相对来说,嵌名联是比较容易作的。嵌人名、成语又是这其中最常见的,因为出起来简单,乂很容易把人难住,很多人乐此不疲。我对喜欢嵌名联的朋友的建议是:1、上面三条不要犯;2、不要堆砌;3、嵌要嵌得高明。比如嵌人名,要是只嵌一个人名,出联或隐或显最好能和这个人的生平搭点边。仅仅是歧义人名那其实是很没意思的事。比如嵌成语,要吃透成语的意思,除非是为了达到某种巧妙的效果,不要只加简单的两三个字,

4、就当作对联。你要有自己的创作加工,不然,你加的字还没人家本来的成语字数多,怎么能说这个联是你出的呢?由此想到技巧联。关于技巧联,从大的范围来说,拆字、嵌名、多断句、叠字、凹文、谐咅、析字、借喻、巧意等等,都属于技巧,采用上面种种技巧的对联,都可以包含在技巧联的范畴。这种种技巧的运用正是对联不同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正是由于技巧的运用,才使得对联虽然短小,却能散发出非常独特的魅力。我提倡技巧的运用,好的对联,是应该包含技巧的,那是一个奇幻有趣的世界。但是,切记,不论是什么样的技巧,我们在创作时,都要尽量避免前面提到的3个问题(这是多么的多余,可是乂

5、显得多么的必要!)。相对应的,也是重申一下,我们创作技巧联,耍做到:1、最起码,造句要通顺。2、出句要像对联。3、要有自己的创作。而这三点显然还只是技巧联的最基木的条件,好的技巧联还要加上两条:1、韵律美。2、意境美。作为技巧联成功的典范,一个例子是:“烟锁池塘柳”,这样的联句艺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忘了我们要说通顺的中国话,我们是在对联,我们是在创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