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

ID:44568805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气丸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金匮肾气丸在消渴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消渴病(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的多发病,其持续增长的流行病学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学认为,消渴病是由于五脏禀赋不足,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而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失常,日久伤及肾之阴阳的一种疾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新的学术进展,根据“肾虚失于气化是消渴病发病的根本,肾气丸为治消渴病之主方”的观点,[1]本文对肾气丸治疗消渴病作系统的总结,以期对消渴病的临床有所

2、裨益。关键词:肾气丸;消渴病;临床研究刖吞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传统认为,该方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能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因此,金匮肾气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如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滴薄、阳痿早泄、体胖、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沉迟等症状,是临床治疗消渴病肾阳亏虚证的常用方剂。[2]消渴病即现代医学所指的糖尿病,“消渴”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早在先秦时期,《淮南子•说三训》日:“嫁女

3、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病消”即指消疾,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记载。[3]《金匿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系统论治了消渴病.使得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理法方药俱备,仲景治疗消渴病的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消渴症的主要症状为[4]“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夫片甜者,此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其与糖尿病症状相似,即多饮、多食、多尿、尿糖、消瘦,伴有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症状

4、。[5]从肾论治消渴病,古今众多医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不断总结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消渴病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及消渴大多遵从邪火内炽,真阴枯竭之说,其治亦不外滋阴降火,生津润燥之法。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6]若论及消渴病因,有困恣食肥甘,嗜食酒牲,使积热于体内,燥热内蕴;有因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郁化火;有因年少服食金石丸散,稽久下焦;有因大病、阴血虚衰,虚阳剽悍而燥热过甚;有因纵情快意、

5、恣意房中、精液亏耗、虚火内炎等等。[7]消渴之人,久因饮食失宜,体生内热,津液干涸,故烦渴引饮以求自救,然而体内火热既盛,不但饮入之水无济于事,且食入之膏梁亦被消耗,于是形成中消之疾;中消既成,其火热或上或下渐次传入,胃热上输于肺,成上消之疾;胃以其热,下传于肾,肾或因久服石药,或因纵情快意,真阴耗竭,阳强于外,阴不内守,故小;叟浑浊如膏脂,饮一漫一,而成肾消之证。[8]喻嘉言在《医门法律•消渴门》中说:“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o但在临证之时,却每每见到阳虚、气虚之证。其原因在于,消

6、渴病的病程漫长,起病之初其证候多以阴虚燥热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阴虚诸证可以演变为气虚、阳虚之证,以肾气虚、肾阳虚最为多见,为消渴之下消证。由于阳虚气弱,肾阳衰微,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必受影响。气不化津,水液不能上承,故患者亦可表现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少或小便反多。此时患者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并不是由于燥热消灼阴津而造成,而是由于阳气虚衰,气不化津而致,患者没有燥热内盛的表现。这类患者多为素体阳虚、气虚之人,或为消渴发病多年,或已兼见肾病损害者。[9]2•肾气丸的研究2.1肾气丸方义肾气丸一医圣张仲景名

7、方之一,功效填精益髓,培肾益气。通过培补先天之精,“助精化气、调补阴阳”治疗消渴。方药组成为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方中熟地为君滋阴补肾,辅以桂枝、附子温阳补肾,阴阳并补。山茱萸、山药滋肾水、养肝阴、补脾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丹皮清热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养阴液、温补肾阳之功。[10]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气丸的“肾气”之义,与《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的“肾气”含义基本相同,“肾气”即肾所含物质与功能的概括,其义涵盖肾阴与

8、肾阳、精与气以及“天癸”的内容实质,但侧重指肾的功能及其状态。[11]1.2肾气丸的配伍意义金匮肾气丸的配伍特点是方中重用干地黄八两,干地黄滋补肾阴、益精填髓;又用山萸肉四两,山茱萸不仅能补肾固精,又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因为肾中之精气还赖于水谷精微的补充与化生,方中同时佐以山药四两、茯苓三两,其作用在于健脾益肾,助后天之本。以上诸药可充肾气化生之形质,使肾气化生有源。方中加入桂枝、附子各一两,以温肾助阳。附子味辛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