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

ID:4459144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_第1页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_第2页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_第3页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精活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补精活血颗粒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采用补精活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兼理气活血法治疗,方用补精活血颗粒(熟地黄15g、山萸肉20g、枸杞子20g、菟丝子15g、茯苓15g、生地15g、杭菊15g.当归15g.香附12g、川苇

2、12g.黄精15g、益母草15g、甘草6g),于月经来潮前7天及经期服用,每日一剂,将一剂药物中的每小袋颗粒分别倒入同一杯中,用200ml开水冲化、搅匀,加盖密闭lOmin,分二次服用;经后期多以滋补肝肾、调养冲任为主,方用补精血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熟地黄15g、枸杞子20g、山萸肉20g、山药20g、丹皮15.菟丝子15g、茯苓15.知母12g、黄柏12g、香附12g.炙甘草6g.杭菊15g),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14天,每日一剂,将一剂药物中的每小袋颗粒分别倒入同一杯中,用200ml

3、开水冲化、搅匀,加盖密闭lOmin,分二次服用。2.2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E,每次0.lg,每天3次。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若经期月经量过多或有不适则暂停服用药物。两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3个月后判定疗效。3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2]o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2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60%,

4、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2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指数下降±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4cm2。②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总积分二面积评分+颜色评分。指数计算方法:指数二(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3.3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未计入统计。治疗组59例,基本治愈16例,显效3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60例,基本治愈7例,显效23例

5、,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33%。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补精活血颗粒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C和E的联合治疗。4讨论黄褐斑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该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因病机。该病在古医籍早有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色之荣润枯槁变化与脏腑气血盛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正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其中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卷

6、十一•女人面生黨黑斑》中论述:'僅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指出黄褐斑是由气血不足,肾阴亏虚不能制火,肾水不能上承,以致火燥结成斑黑;因肾主藏精,黑色属肾,肾精不足,肾虚黑色上泛,则生黛黑。明•《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当责之于肝。清・《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进一步指出面尘由肝血不足而引起。《灵枢•经脉篇》日:“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紫者”,提示面部色泽改变与'‘血不流”有关。《诸病源侯论•面黑皮侯》:“面黑皮者,或脏腑有痰

7、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皮。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勝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皮”,故面部黄褐斑之成因总离不开虚、瘀两者。补精活血颗粒是根据黄褐斑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之精血不足以及气血失和而组成的方剂,其主要组成及方义为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填补精血,为君药;当归、川苇、香附,益母草,疏肝理气,养血活血,为臣药;菟丝子,补肾阳以阳中求阴;茯苓,健脾渗湿;黄精,补气,气为血之帅,同时防止活血耗气;生地、杭菊,清热凉血,共为

8、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具有滋补肝肾、理气活血之功,切中该病的本虚标实之特点,故治疗冲任失调型的黄褐斑获得良效。[参考文献][1]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5-207.[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收稿日期12010-03-25[修回日期]2010-05-25编辑/李阳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