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

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

ID:44591882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_第1页
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_第2页
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葛英华教授治疗耳聋经验总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ft门医院耳鼻喉科刘建华葛英华教授从事中医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在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形成了一整套辨证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思路。认为屮医耳鼻咽喉科学既具有屮医学的一般共同特点,乂具有自己的专科特点,它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临床上,较早开展了对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认为耳聋从虚实论治,虚者多为心肾脾虚损、耳窍失养,实者多责外邪及肝胆实火上扰耳

2、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葛英华教授就多年的临床体会,将治疗耳聋归纳为9种方法。1.疏风清热通窍法:用于耳聋、耳痛,其至耳流脓,全身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尖微红,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本型为风热外袭,邪随肺Z络脉入耳,邪缱清窍致聋。《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风聋候:足少阴肾Z经,宗脉Z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热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说明风热外袭,经气痞塞,可引起听力下降。治疗采用柴防汤,方中金银花、连翘、荆芥、僵蚕、牛莠子、薄荷以疏风清热;赤芍、莒蒲以淸热通窍;柴胡引药上达于耳,又助疏风清热。再热敷翳风穴,可助疏散风热之邪

3、,如遇耳流脓者,可配合滴耳液,内外同治,使病早愈。2.淸利肝胆湿热通窍法:用于耳聋,或见耳痛、堵塞感,或流脓,并见口苦咽干,两胁发胀,舌红苓黄腻,脉弦滑。本型为湿热之邪,侵袭少阳经脉;或肝胆湿热循经上犯耳窍致聋。治疗采川龙胆泻肝汤,方屮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苓、山梔苦寒泻火;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养肝血,使邪去而不伤正;柴胡疏肝引药达耳;甘草和中解毒清热。共奏清利肝胆湿热之功。3.清肝火通窍法:用于耳聋耳鸣,耳痛或耳流脓,伴有口苦咽十,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本型为肝失疏泄条达,肝郁化火,火循经上达耳窍,耳窍被蒙致聋。《素

4、问.脏气法时论》:“肝气逆则耳聋不聪。”说明肝气上逆或肝火上扰耳窍可导致听力下降。治疗采用柴胡清肝汤,方中当归、生地、赤口芍养血凉血、清热柔肝;梔子、黄苓、连翘、金银花、牛旁子清肝火;防风通络开窍;柴胡引药达耳,乂助清肝火;生廿草解毒清热,调和诸药,共奏清川:火通窍之功效。4.清热化痰通窍法:用于耳聋耳鸣,头昏头重,胸闷腕满,咳嗽痰多,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本型多因过食醉酒厚味,聚湿成痰,痰郁化火,上壅耳窍致聋。《明更杂著.卷三》:“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古今医统.耳证门》:“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缠塞而成聋也。”说明痰火郁

5、结耳窍可引起听力下降。治疗采用苓连温胆汤加减,方取清半夏、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化痰;廿草和中补土;南星、杏仁、枳实加重祛痰Z力;黄苓、黄连、菖蒲清热利湿、化痰通窍。如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伴眩晕,恶心欲吐者,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勾藤、夜交藤以健脾•化痰,止晕通窍。1.活血化瘀、理气通窍法:用于耳聋耳鸣,耳内发堵,或有眩晕,舌暗有瘀点,脉缓。多因情志刺激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阻塞耳窍成聋。《医林改错.上卷》:“两耳通脑,所听Z声归于脑,……耳窍通脑Z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这里的“阻滞”,是指瘀血而言。说明气滞血瘀可引起听力下降C治疗用通窍

6、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方中香附、川苇、赤芍、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郁金、菖蒲理气通窍;柴胡引药达于耳;生姜、大枣保胃以扶正。或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2.健脾利湿通窍法:用于耳聋,脫腐胀满,纳食不香,痰多,苔腻,脉滑或濡。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淸阳不牛,浊阴不降,蒙蔽耳窍而聋。治疗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药是治疗脾胃虚弱的基本方;山药、扁豆、莲子肉补脾;砂仁、陈皮和胃理气;慧该:仁健脾渗湿;桔梗载药上行保肺以利4;莒蒲通窍,共奏健脾利湿通窍Z功。3.平肝潜阳通窍法:用于耳聋耳鸣,眩晕,少寐多梦,烦躁而红,舌嫩红苔薄黄,

7、脉细略数尺弱。多因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而聋。《索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腔,耳鸣头眩,愦愦欲吐。”《素问.六元止纪大论》也说:“木郁之发,……其则耳鸣眩转。”说明肝阳上扰可引起听力下降。治疗用天麻勾藤饮加减,方屮天麻、勾藤、石决明镇肝熄风;梔子、黄苓清热;牛膝、杜仲、寄生、生地、白芍、天麦冬滋阴潜阳;夜交藤、茯神、莒蒲安神通窍,共奏平肝潜阳通窍之功。4.养血通窍法:川于耳聋耳鸣,肌肤麻木,唇舌无华,舌淡红,脉细弱。多因阴血索亏或劳伤气血,宗脉空虚,耳窍失养致聋。治疗用四物汤加味,方中地黄、当归、芍药、川苛四药配合,补而不滞,加黄茂补气牛血;莒蒲通窍,

8、共奏养血通窍Z效。5.补肾通窍法: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