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ID:44595984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3例重症肝炎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3例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者血清中TB、ALT、AST以及血NI13均有显著降低,差异(PO.05)oBUN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重症肝炎好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临床症状;肝功能重症肝炎患者由于肝细

2、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障碍,解毒功能丧失,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病死率可达50%〜80%[1]。临床上的单纯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近年来治疗重型肝炎等严重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中的血浆置换疗法应用最为广泛[2],血浆置换因其可以为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及创造更好的条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重症肝炎的冇效辅助支持手段。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对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63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血浆置换疗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于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

3、共63例,男46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89±12.04)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和肝病学术会议修改的标准。按临床分型:慢性重症肝炎31例,急性重症肝炎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5例,慢加急性重症肝炎9例。其中有中毒性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药物性肝炎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1.2方法1.2.1常规方法术前患者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常规应用思美泰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1次/d;甘利欣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次/d;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给予补充

4、维生素、白蛋白等综合支持治疗。1.2.2血浆置换治疗方法采用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置于人工肝治疗室内,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应用日本松和韶华公司PlasautoIQ型全自动血浆净化装置及一次性耗材进行治疗。穿刺股静脉留置双腔管建立体外血液循环,置换液选取新鲜冰冻血浆,每次2000ml血浆,血流速度为100〜150ml/min,治疗间隔为2〜3do1.3观察项目1.3.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精神状况、食欲、消化道症状、24h尿量、黄疸以及有无出血情况等。1.3.2肝功能指标对患者术前术后采血化验以下检测项目:血清总胆红索(T

5、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II3)、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AGB)、尿素氮(BUN)、肌酹(Cr)o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1.4疗效评价参照《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和管理指南》[3]o好转: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好转,肝性脑病消失;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TB下降50%以上。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包括自动出院、死亡病例。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数据处理均采用(x±s)0治疗前后对照用自身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术前、术后临床症状比较

6、与术前相比,术后63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余57例在治疗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腹胀、乏力减轻或消失,食欲得到了明显改善,精神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巩膜以及全身皮肤黄染情况明显减轻或消失。2.3术前、术后患者疗效比较63例接受血浆治疗患者屮49例(77.78%)好转;14例(22.22%)无效,其中包括3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讨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浆,建立短期的体外循环系统从而冇效纠正患者机体内代谢紊乱,该技术有助于促进肝细胞再生、促使肝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重症肝炎的手段。木研究表明,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中有77.78%病情发生

7、好转,说明血浆置换疗法结合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又因该技术操作简便,更重要的在于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只耍术中严密监测血流速率、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按压,预防出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不良反应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故血浆置换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参考文献[1]VandeKerkhoveMP,HoekstraR,ChamuleauRA,etai.Clinicalapplicationof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s・AnnSurg,2004,240(2):2162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