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

ID:44605370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_第1页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_第2页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_第3页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_第4页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高畅(2014年10月20日)对于刚入行的年轻律师來说,分析民事案件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分析民事案件,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民事案件的关键,从而在整体上对民事案件有清晰地认识,并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但是,如何有效、准确、快速地分析民事案件,却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本人在整理自己过去所办案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和各位读者相互交流、学习。对民事案件的法律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就是运用法律思维。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法

2、律思维,对民事案件进行全面分析。例如作为被告的代理人,最理想的结果是希望被告不涉及本案或者可以依法反诉,次之是虽涉及民事案件但可以免责,再次之是不能免除全部责任但可以减轻部分责任。这就是在分析民事案件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法律思维,尽力维护所代表一方的合法权益,降低或者免除所代表一方的法律责任。在分析民事案件过程中,运用法律思维具体表现为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确定民事案件的管辖权是分析民事案件的第一要务。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机构管辖,对民事案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原告能选择在自己所在地法院起诉,

3、无论是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等,都会比异地起诉有利。作为被告同样如此,针对原告的起诉提出管辖异议,尽量争取民事案件管辖权在自己有利的地方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因此,民事案件管辖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定民事案件管辖,不仅仅是同级法院的管辖权争议,还应当注意上下级法院的管辖权争议,也应当注意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归属于法院还是仲裁机构,以及专属管辖等。在确定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过程中,也要关注民事案件是否存在协议管辖,协议管辖约定是否违反法律的规定。第二步,分析民事案件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民事案件主体资格,这是关系着民事案件能否成

4、立的问题。例如,如果借款给A的原本是B,但是起诉A的却是B的弟弟C,那么,原告的主体不适格,法院应当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再或者被告原本是公司,但是起诉状中却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列为被告,那么,被告主体不适格,法院也应当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同吋,还要注意有没有遗漏诉讼参与人,如第三人、担保人等。由此可见,民事案件主体资格问题,涉及该主体能否成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决定了该民事案件能否成立。如果民事案件当事人主体不适格,那么该民事案件就不能成立,案件的走向就很清晰了。第三步,分析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众所周知,民

5、事案件超过了诉讼吋效,则该案丧失胜诉权。因此,诉讼吋效关系民事案件中的权利是否还能获得法律支持,是否还能胜诉。这里有个细节问题,关于诉讼时效,法院不能主动释明,必须由对方明确提出。关于诉讼吋效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诉讼吋效的分类。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有些特殊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等;有些特殊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如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等。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也就是说,诉讼时效从权利被侵害之

6、日起超过二十年,不管当事人是否清楚其权利被侵害,法院都应当不予保护。正确了解诉讼时效的分类,避免犯下低级错误,以免给当事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第四步,分析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者定性是否正确,也关系着民事案件是否成立。民事案件法律关系和民事案件的主体资格,都是衡量民事案件是否成立的标准。但是,民事案件法律关系的分析却放在民事案件管辖权、民事案件主体资格和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之后,这是由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决定的,也是法律思维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务操作选择的结果。在实务中,法院立案最在意的就

7、是管辖权的问题。如果不是该法院的管辖,立案法官会建议当事人直接到有管辖权的机构立案。民事案件主体资格则是立案审查的关键,如果主体资格不适格,法院不予立案,或者查明后驳回起诉。诉讼吋效问题,法院因为不能主动释明,一旦对方提出,法院就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因为在立案时只是形式审查,还没有对民事案件进行实体性审查,所以法院对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作出判断一般已经是立案之后甚至是开庭之后,而且法律关系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对民事案件法律关系分析,不如其他分析对民事案件结果影响更加早,更加直接。民事案件的

8、法律关系,就是民事案件的关键。整个司法过程都是围绕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进行。如果案件的法律关系并不存在,或者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定性错误,对民事案件都会产生重人影响。如果有些人不是为了生活需要,知假买假,然后将生产者、销售者告上法庭,主张双倍赔偿。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主张权利的基础也就丧失To或者本来是买卖合同关系,却被主张为借款关系等,这是法律关系定性错误。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很讲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