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

ID:44609059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摘要】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重性精神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250例重性精神病随机分成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组150例(观察组),有抽搐电痉挛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分别选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和有抽搐电痉挛治疗,以BPRS、CGI、TESS观察评定疗效及副反应。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8.2%,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

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vO.Ol)。结论两组治疗对重性精神病均有良好疗效,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明显副反应少、副反应的程度轻、适应证广、患者依从性好。电痉挛治疗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搞,以达到控制秸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由于该种治疗适应证较狭,并发症较高,为此,国外发达国家均已对该传统的电痉挛治疗方法进行改良,为了验证无抽揣电痉挛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等情况,木文应用该种治疗与有抽搐电痉挛治疗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观察病例共计250例,为2003〜200

3、4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3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27.08±12.54)岁,病程3〜18个月,其中精神分裂138例,躁狂症36例,抑郁症64例,偏执性精神病12例,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BPRS总分>50分,CGI为病情严重程度〜极重度。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组150例(观察组),有抽搐电痉挛治疗组100例(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BPRS各因子分等方血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治疗方法观察治疗设备为美国产醒脉通IV型ECT多功能治疗仪,术前做好ECT常规准备

4、,治疗时患者仰卧治疗台上,四肢自然伸直,头部过伸,脊柱前突,静注阿托品1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防止通电时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所造成的心脏骤停;静注历蒙钦(按体重1.5mg/kg备川)至睦毛反射消失,面罩给氧,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针尖,快速静注司可林(按体重1.Omg/kg备用),待四肢肌束震颤结束,自主呼吸停止,插入口腔保护器,将涂有导电胶的电极片紧贴于患者非优势半球颍侧,调至电量80〜100mA,紧托患者下颌,通电3s,待睑而部或四肢肢端抽搐停止时,用活瓣气囊加压供氧到有自主呼吸恢复,特护至意识完全清醒。整个治疗中全程实时监控脑电,血氧饱和

5、度,抽搐能量指数等生理参数,对照组治疗设备为上海保疗器械高等学校研制的DX-II型ECT治疗仪。治疗方法按传统有抽搐电痉挛治疗常规进行[1],两组治疗观察次数均为6次,初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3次后改隔H—次,两组治疗联合,抗精神失常药以氯丙嗪为标准,每H剂量v300mg,观察期间不联合其它治疗方法。1.3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评价方法临床疗效以屮华医学会拟定的临床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四级标准评定,治疗询后各作一次BPRS、CGI评定比较,以TESS作为治疗副反应观察评定量表,统计方法x2、t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近,均具有良好的抗精神病治疗作用(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X2=2.0372,P>0.05;△△x2=0.9058,P<0.052.2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85%依从,对照组41%依从,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vO.Ol),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法患者较少恐惧感,比较配合治疗。2.3心理学评估两组治疗前后BPRS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自身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各因子分比钱,除焦虑抑郁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因子

7、分比鮫,差显均有显著性(PvO.Ol),表明观察组治疗,患者心理接受程度好,有利于缓解,减轻精神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见表2)。表2两组治疗后BPRS各因子分比较(略)2.4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所出现的头痛,近事记忆障碍等副反应,程度轻微,时间短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亦不影响继续治疗,而对照组出现的副反应种类明显多于观察纽,且程度常较重,患者难以耐受,需作特殊处理,部分病例不能继续完成治疗,两纽副反应比较有明显差异(见表3)。3讨论电抽扌侖治疗口50年代运川于精神科临床以來,即以疗效确切,见效迅速而备受推崇,但传统的电

8、抽搐治疗市于适应症狭窄,副作用多,患者恐惧依从性差等,又常常限制该项治疗广泛开展,同吋传统的治疗方法没有客观生理学观察临测指标,治疗吋多凭治疗师的经验,主观判断而进行,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准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