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水利建设史

孝感水利建设史

ID:44609491

大小:13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24

孝感水利建设史_第1页
孝感水利建设史_第2页
孝感水利建设史_第3页
孝感水利建设史_第4页
孝感水利建设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孝感水利建设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孝感建设历程第一节早期水利建设公元前就有关于孝感水利建设的记载,《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载,“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从其文述,是在汉水和云梦泽之间修渠连通。汉代,根据《安陆县志》(1853)载,“王基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出任荆州刺史,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安陆左右,陂池沃野”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塘堰水利建设。五代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5——921年),根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43-徳安府下》记载:“刘圮,雍邱人,贞明中守安州,一城屮圜阔节比,冬月中多涸,乃城西北隅,依石壁造

2、水楼,悬绽而汲,以备不虞。明年,吴人围安陆。汲道绝,大得水楼之利。”汲水供水是城市水利的主要内容。汲水楼是我国早期城市供水工程的一种。至宋代,围垸筑堤防,建闸排水,开引引湖水渠,修建塘堰。明至清初,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发展较快。围垸筑堤建设,是孝感市平原湖区扩大耕地,保护民居的重要水利设施。明嘉靖五年(1526)云梦知县潘渊筑两河口堤保护田庐居民(云梦县志)。明万历元年(1573年)德安知府马文炜修建援河西岸的孝感黄丝垸,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修汉川、应城两县交界的府河郭家垸。据孝感卧龙碑刻记载,鲁家、万金、茶湖、文家是明末清初孝感

3、的四大部垸。据各县资料统计,清末汉川有官垸36处,民垸44处,云梦有大小围垸68处,孝感为56处,应城在民国26年(1937年)年调查有围垸29处。公元18世纪中叶,现今的叼汶湖就是汉川市最大的红粮官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溃而未筑。据光绪《图记证实》水道篇载:“叼汉I口红粮官垸,以水患频仍,民困难苏,乾隆告废,逐成巨湖,粮照渔粮例作改/汉川《同治县志》亦载:“沟汉邑部垸之最大者,今废,按乾隆三十三年春土民请废垸堤,知县左修绪详准入告,其略曰,叼汉在县境Z西北,例系官督民修,堤外东为松湖,北为慈湖,西为竹筒河,东为德安府河

4、入松湖之顶冲,西南为汉川由竹筒支河入慈湖之顶冲,一经泛滥,水逼堤退,以致漫溃频仍,业民多藉捕鱼为生,每年竭力修工,所费甚钳;溃后抢筑,大费周章,即无水之年,岁修亦复拮据,是以有情愿废堤不筑之请,不如改粮废堤,以便民生而顺水性/至于沟汉垸围于何时无考,从1980年4月,在湖中茅草岭发现明代水井来推测至少围于明代以前。随着围垸的发展,为缩短防线,开始合堤并垸。明代成化辛卯至癸巳(1471〜1473年)汉川筑吴公堤(今汉江索子垸堤的一段),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云梦知县余权筑府河马堤村至肖家埠堤,明嘉靖年间(1536〜1551

5、年)云梦知县郭德贵筑府河漏罐口堤(今白鹤口以下),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孝感县西湖水涨,殃及城关,知县汪克思主持筑汪公堤,使孝感县城免遭水患。湖区排水起源于明代,鉴于河汉湖区洪涝灾害频繁,汉川开挖古腾池河排叼仪大垸渍水出汉江(古腾池河即今汉川闸排水渠前身)。明嘉靖间,水患频仍,明隆庆二年(1568年)“邑令张崇德,举开消泄,中请院示,以官业易民山,开挖是河,引松湖水口神仙坡起,逶迤六里半,出乌柏口入汉。西北Z水得宣泄。”古河虽弯曲、狭窄,但在排水上还是起了一定作用。腾池河不仅是叼汉诸水入汉的唯•通道,而且便利了水运,沟通了汉川城

6、关与西北水乡的交通。由于腾池河兼排渍、航运两利,地位十分重要,明、清两代汉川历任知县和士绅,均力主疏浚。明万历四年(1576年)县令段尚云,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陈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土绅雷正,清道光二年(1822年)士绅秦敦厚,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学士田云槎等都曾倡议和主持此河的疏浚T作。晚清时期修建的比较著名的涵闸有乌柏口闸、万福老闸。乌柏口闸位于汉川城关东下首之汉江于堤,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5年),孔宽1丈,净高9尺,条石拱式,散装木门,于1953年随着汉川闸建成而拆除。万福老闸位于汉江左岸12

7、5十678桩号处,清朝时期为天门、沔阳、汉川3县72垸泄水之咽喉。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四年(1878年)岳口堤溃,此闸受到破坏,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汉川、天门、沔阳3县重修。重修的万福老闸共2孔,每孔宽2.2米,净高2.5米,结构为条石拱涵,双天井填土,木质散块闸门。由于承修者营私舞弊,偷工减料,质量甚差,每届汛期,险象环生,故于1958年拆除,重建3孔新闸。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古代以陂塘为主。塘堰工程规模小,投资少,投工投劳易组织,且见效快。适宜于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为历代所兴筑,为各地统治者所重视

8、。清光绪《孝感县志》载,“白陂,县丞盧哲修。”查阅盧哲县丞时,为明宣德末年(1426〜1435)。利用湖水、泉水灌溉,也是明清时代,的小型农田水利一部分。据嘉庆《一统志》记载:“该湖长约5〜6里,宽2里,可灌田1000余顷。明初淤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