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

ID:44622276

大小: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_第1页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_第2页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_第3页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_第4页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摘要]各种型号的插秧机,一般都具有秧船、机架、秧箱、送秧机构、分插机构、传动系统、起落和调节机构。其中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为主要工作部件。下文主要从插秧机的分插机构加以着重说明。中图分类号:S2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55-01分插机构是完成分秧、插秧的主要部件,它对插秧机的工作质量和整机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分插机构主要由取秧器(秧爪或秧夹)、取秧器导向机构(控制滑道)和驱动机构所组成。1、取秧器的类型及特点取秧器的作用是从秧丛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及时插入田中。取秧器的类型有钳夹式、

2、梳齿式和切扒式等几种。钳夹式取秧器工作时,秧夹呈张开状态从秧苗冠部的光滑部分,近似水平地由高到低楔人秧丛。在楔进过程中,秧苗受到挡片的推压和秧箱底板死角的阻挡,进入秧夹内。随后秧夹关闭并锁住,将夹住的秧苗从秧箱中横分出来,并按一定的运动轨迹把秧插入泥田中。接着秧夹上提和张开,将插好的秧苗留在田里。这种取秧器的特点是秧苗夹持部位稳定,作业质量良好,但秧苗软而根长时,分秧阻力大,易折伤秧苗。其结构较梳齿式复杂,成本高,不便于大小苗两用,主要用于插大苗和人力插秧机。梳齿式取秧器(秧爪)的头部与柄部形成一夹角,这是为了使秧爪容易插人秧丛中,同时插秧后留下的插孔

3、较小,促使秧苗直立。工作时,秧爪头部从一定的高度通过秧帘伸入秧丛内,然后沿秧苗纵轴方向下梳,使秧苗遂步挤紧在梳齿间(利用了秧苗冠部较肥大的特点),通过阻秧器将秧苗从秧丛中纵分出,并把它插到泥田里。插人泥土后,秧爪向后向上运动时,靠秧苗根须和泥浆的粘附,使秧苗留在田中。梳齿式秧爪是目前我国插秧机上采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大小苗通用性能好,分秧时有一定的梳理作用。但夹持秧苗部位不稳,易产生勾秧,有伤秧、带秧现象。人力夹式插秧机插带土小苗时,采用切扒式取秧器。切扒式取秧器与梳齿式秧爪相比,具有所插小苗秧根不散,能带秧头肥的优点。另外对原来的夹

4、式插秧机结构不必作根本性的变动,即可实现大小苗两用。2、取秧器导向机构的类型及特点取秧器导向机构的作用是控制取秧器的运动轨迹。取秧器分秧,插秧的运动轨迹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横分往复直插、纵分往复直插和纵分滚动直插。适用于横分往复直插的导向机构主要是摇臂滑槽导向机构,用于人力夹式插秧机。它主要由摇臂、导杆和滚轮所组成。这种机构具有分取秧可靠,运动平稳等特点。适用于纵分往复直插的导向机构多用在人力梳齿式插秧机上,近年来机动插秧机上也有采用的。工作时,摇臂上下摆动,滑道带动滚轮使长控制杆绕支点“上下摆动,而短控制杆可绕支点回转,从而控制了秧爪的运动轨迹。当秧爪

5、排上升到上止点时,长控制杆上的碰块被入帘调节板上挂钩挂住。秧爪排向下运动时,由于长控制杆不动,只能有短控制杆回转(顺时针),秧爪迅速入帘取秧。接着短控制杆尾部顶开挂钩,控制杆和秧爪排一同向下插秧。当秧爪排上升时,因长控制杆滚轮受滑道控制,迫使短控制杆绕回转(逆时针),秧爪往后余摆出土,再由滑道控制秧爪上升至上止点,完成一个插秧过程。这种导向机构的特点是运动轨迹接近直线,有利于减少勾伤秧,直立性好,深度调节方便,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减少磨损•调整方便。适用于滚动直插的导向机构有环形滑道、摆动偏心连杆机构、曲柄连杆一一行星齿轮组导向机构等多种型式。其中应用

6、最广的是环形滑道式。(一)环形滑道导向机构的运动分析取秧滑道的作用是保证秧爪的取秧角和入帘高度。取秧角指的是秧爪入帘后,秧爪杆与垂直线的夹角,。入帘高度指的是秧爪入帘后,秧爪至毛刷的垂直高度。为适应不同秧苗,一般设有不同入帘高度的取秧滑道。插秧滑道的作用是保征一定的插秧角并在插秧入土后秧爪具有适当的失控段。插秧角指的是秧爪开始插秧入土时,秧爪杆与垂直线的夹角,失控段指的是长滚轮离开滑道至短滚轮要碰到引导板这一段(秧爪排脱离滑道的控制)的分插轮转角。失控段保证了插后秧爪不带秧苗,而且插孔较小,可达到良好的插秧质量。提升滑道的作用是保证秧爪角度的顺利过渡和

7、减小冲击,逐渐回转到新的取秧位置。分插轮在环形滑道的控制下工作,秧爪即以一定的运动轨迹工作。分插轮以等角速度转动,秧爪既随分插轮转动,又随机架作等速直线运动,同时还通过拐臂滚轮受到环形滑道控制。如果以地面作为静止座标系,秧爪的相对运动轨迹与秧箱的位置,直接影响分秧的质量。秧爪及秧爪轴的绝对运动轨迹与地面的相对位置,直接影响插秧质量。作者简介:谢敏(1977.02—),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农业机械推广中心站工作,大学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