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

ID:44631411

大小:193.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1 T 889-2009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5.020.20B16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889—2009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Ruleforcontrolofthewheatscab[Gibberellazeae(Schw.)Petch]2009-03-05发布2009-03-10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889—2009目次前言.................................................................................II1范围...............

2、.................................................................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主要防治技术..........................

3、..............................................1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麦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和病害发生程度划分标准.....................3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分级标准和反应型.................................4IDB51/T889—2009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雅安市农业局、绵竹市植保站、

4、简阳市植保站、双流县植保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怀海、罗林明、廖华明、张晋康、张光清、钟明、向清如、张梅。IIDB51/T889—2009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Petch]的主要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承担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推广的机构、人员和实施防治的小麦种植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5、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96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3.1发病程度diseaseseverity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轻重程度,用病穗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表示。参见附录A。3.2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这里指小麦抵御赤霉病菌的侵染以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害的能力。其抗病程度和品种抗性的划分分为抗、中抗、中

6、感、感和高感5种类型。参见附录B。3.3抗病品种disease-resistantvariety经田间抗病性鉴定确认抗病性程度为中抗以上的品种。3.4流行popularity指赤霉病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3.5药剂防治适期controloptimumperiodbyfungicide指小麦齐穗至扬花盛期。4主要防治技术4.1防治策略适期药剂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为辅。4.2农业防治4.2.1清洁田园播前深耕灭茬,清除和处理带菌稻草(桩)、玉米秸(茬)、麦杆(茬)和杂草等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来

7、源。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4.2.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降低发病。4.2.3合理排灌搞好清沟排渍,防止造成田间积水。4.3药剂防治1DB51/T889—20094.3.1防治适期小麦齐穗至扬花盛期为药剂防治适期,以齐穗期施药效果最佳。在小麦先齐穗、后扬花的年份,于小麦扬花10%时用第一次药预防;在抽穗期温度偏高的年份,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则应在小麦齐穗时用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的7d内,如遇3d~5d连阴雨日,或品种严重感病的田块,或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持续5d~7d以上的田块,在第一次用药7d

8、后进行第二次施药。4.3.2防治药剂4.3.2.1防治用药执行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每个生长季最多施药2次,最后一次施药距离麦收不少于30天。24.3.2.2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g~100g/667m;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100g~125g/667m;或40%多·铜可湿性粉剂80g/667m。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