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

ID:4463170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_第1页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_第2页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_第3页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浅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临床体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辨证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其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有效6例,占10.7%;无效4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

2、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硏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淇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5〜67岁,病程1.5〜18年,平均8年。其中浅表性胃炎36例,萎缩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3例。1・2辨证分型与治疗1.2.1脾胃虚弱型共26例。症见胃腕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使滬'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罠20g,炙甘草9g,当归10g。1.2.2肝胃不和型共14例。症见胃皖胀满、攻撑作痛,皖痛连胁、暖气频频、得矢气则

3、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逆散。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延胡索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1.2.3脾胃湿热型共10例。症见胃皖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暧气、口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廿,方选苓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苓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慧及仁20g,蒲公英30g。1.2.4胃阴不足型共6例。症见胃胶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舌质偏红,少

4、苔,脉细数。治以滋阴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玉竹15g,石斛15g,白芍15g,枳壳10g,山楂15g,黄连6g,甘草6g。1・3病例介绍1.3.1病例1杨某,女,35岁。2003年3月7日初诊。患者有胃痛病史约8年,近因饮食不节又出现胃胶隐痛痞满,纳差,腹胀,大便欠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经胃镜检査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辨证为中虚气滞所致。治当补中健脾,理气导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英20g,炙廿草9g,当归10g。每日1齐IJ,水煎

5、服。调治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继治3个月复查胃镜,为浅表性胃炎,随访1・5年,症状不显,未见复发。1.3.2病例2肖某,男,42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病程两月余'剑突下隐痛、灼热,泛酸、口干黏腻,夜间入睡易醒,大便干,每因进食辛、酸、酒类刺激性饮食即发作或加重,舌苔白腻、质红,脉弦滑。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阳性。诊为脾胃湿热证。方选苓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苓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慧及仁20g,蒲公英30g,海嫖蜡15g。水煎服,每日1

6、剂,1个月后嘈杂减轻,泛酸消失,胃胶灼痛缓解,偶有胃胶不适,舌淡苔薄,脉弦细。上方去石菖蒲加白术15g,服药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继续调治2月,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2结果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硏究指导原则》(第二辑)拟定:①治愈:胃粘膜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病变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有效:病变胃粘膜范围缩小2/3,临床症状减轻;④无效:病变胃粘膜及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2.2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淇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有效6例‘占10.7%;无效4例,占7

7、.14%总有效率92.86%。3讨论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止虚表现。属中医“胃痛”、“胃痞”、“嘈杂”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胃粘膜损伤;精神因素致肝气不舒,胃络失养。本组56例,其主耍临床症状有胃痛、皖胀、暧气、纳减、乏力等。中医辨证分塑;浅表性胃炎36例中,属脾胃气虚型16例,肝胃不和型11例,脾胃湿热型5例,胃阴不足型4例;萎缩性胃炎17例中,属脾胃气虚型8例,肝胃不和型3例,脾胃湿热型4例,胃阴不足型2例;糜烂性胃炎3例,属脾胃气虚型2例,脾胃湿

8、热型1例。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不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