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ID:44639030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_第1页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_第2页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_第3页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_第4页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谈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课堂运用摘要: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和验证真知,更主耍的是为了在一定知识经验上去建构学生主体的新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行为能力,亦即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创造过程。文章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了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课堂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88-02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

2、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使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其根本R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和验证真知,更主要的是为了在一定知识经验上去建构学生主体的新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行为能力,亦即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创造过程。因此,问题教学过程更应强调探究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现就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

3、践体会,谈谈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探究教学常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所以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和问题,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能否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法和日标的关键。因此这就耍求教师从本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具有应用性、趣味性、直观性或具有新异疑惑等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的欲望,这是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4、。如在让学牛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屮,让学牛在计算,1+3二?,1+3+5二?,1+3+5+7二?,1+3+5+7+9=?探索出“1+3+5+7+9+(2n-l)=?”规律,进一步观察:1,-12,13,-14,……,按照相同的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的第100项是多少?第149项是多少?最后写出它的一般表达式。又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屮,以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引入新课。可引导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三根木棒动手拼三和形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时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都能拼成三角形吗

5、?(不在同一直接上的任意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相接吗?)(2)(合作探讨)用同桌或邻近同学的木棒与自己的木棒是否有一样的结论?(3)用自己最短的木棒截去一小段看是否还可以拼成三角形?接看归纳探究,让同学们交流归纳得出几种情况,不能构成三角形:(1)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小于第三条时;(2)两条较短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时。接着让学生猜想并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Z和大于第三边,并启发学生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來证明它。然后演绎推理,让学生探究给出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最后让

6、学生得出三如形按边关系分类方法为不等边三如形和等腰三和形(腰与底边不等和相等两种)。再如在创设情境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各取一张狭长的长方形纸条(如40cm长,4cm宽),把它扭转半圈并将端头用胶粘在一起,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能否用一根铅笔笔尖不离开纸面描遍整个表面?(能)(2)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吗?(能)(3)能用剪刀沿着纸环的中央剪开,结果会怎么?(环拧成两个半周其圆周已经是原来环的两倍)(4)如果剪开的是已经扭转了两个半圈、三个半圈……的纸坏结果又会怎么?(启发

7、学生自己发现因扭转半圈数的奇偶数不同,结果不同)。再如在一次的函数的教学中,创设三个情境。1.观察下面图形和所给表格中的数据。二、注意适时点拨,探求问题现行教材所体现的数学知识是经过逻辑加而形成的演绎体系,具表现形式为,概念公式、定理、范例与应用。学生一开始往往很难看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把教育知识点(如: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分解为若干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使问题能充分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框架结构、运行规律。同时,要注意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勤于思考,对有根据,错

8、冇原因。教师还要时时注意,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层层剖析,使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多方向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多样化,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不把学生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更“多”。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移到自主学习,并通过学习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上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