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ID:4464257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砼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碇路面加铺沥青层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对I口磴路面加铺沥青层,以实现其改造,是I口栓路面改造屮最常见和主要的手段,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旧秘路面加铺沥青层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碇路面加铺沥青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049-01在旧殓路面加铺沥青层,又被称为“白改黑”工程,已成为旧磴路面改造中最主要手段,然而这种改造技术与新舖沥青路面相比,存在不少技术上的特殊性和怵I难。本文根据道路施

2、工屮的实践经验,对栓路面加铺沥青层改造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其他同行提供借鉴,完善相关丁程技术。1主要技术问题1.1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是指在改造过程屮,由于温度和湿度的不稳定变化以及车俩荷载的反复作用所导致的,下层混凝土板在加铺层产生的相应的接缝和裂缝。作为“白改黑”工程施T中最容易出现的病害,反射裂缝是山沥青层与水泥板模量差异所造成的。它也因此成为磴路面改造过程中最困难和最难以避免的问题。可见,选择延缓反射裂缝效果优异的应力吸收层或层间处治措施也是“白改黑”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

3、1.2板底脱空所谓板底脱空是指栓路面基层顶面产牛•槊•性变形、接缝或裂缝而向下渗水,导致的基层顶面在长时间的冲刷、淘空作用下产生的板底局部失去支撑,进而使面板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出现类似“跷跷板”的现象,是影响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大量工程案例显示,若未能在加铺改造前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改造后的路面将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病害。因此,在“白改黑”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旧板的处理,影响旧板处理的主要因素包括测评方法不合理、缺乏脱空等级评价、脱空压浆材料选择困难等。1.3水损害水损害是指“水由沥青路面孔隙、裂缝进

4、入路面内部后,在冻融、车辆轮胎动荷载产生的冻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作用下,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矿料的界面或沥青内部,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能力,沥青膜逐渐从矿料表面剥离,沥青混合料掉粒、松散、造成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的破坏/[1]被改造的旧磴路面均为本身即存在大量纵横相间的裂缝,即使这种裂缝在改造前期已给予相应处理,但在温度、荷载等因素的作用下,雨水还是能通过沥青层和I口水泥板渗透至基层,并在基层顶面持续冲刷、掏空,进而造成板底脱空,加剧反射裂缝状况,产生坑槽等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毁坏路面。1.4车辙车辙

5、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反复的行车荷载作用下,所导致的路面累积性和永久性的带状凹槽。旧殓路面的水泥板刚性过大,而沥青层柔性较强,这种强硬悬殊的结构组合使得面层处于高剪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气候、沥青层高温稳定性差、缺乏层间粘结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改造后的路面易于出现车辙和推移病害。此外,旧水泥板抗与沥青混凝土上、下模量相差悬殊,也会进一步加剧结构受力的不利程度,恶化水泥板的开裂状况,使面层出现车辙。1.5层间结合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表面非常致密,一般的透层油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渗透深度。因此沥青层与旧板之间的粘结效果较难达到。而保证沥

6、青面层与IH水泥板接触界面的连续性,防止层间滑移,是提高路向耐久性的重点。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与应变分析表明:路面结构层中层间接触条件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层间结合不连续时,泥板及沥青面层受力会增大,加剧水泥板的断裂,增加车辙发牛的几率。2处理对策2.1根据脱空等级选择材料板底脱空的检测与处治受殓路面结构、路面板厚度、接缝传荷能力、基层强度及类型和测试季节等的影响。故据单个弯沉值对其进行判定不具合理性,而通过对同板板边屮点或板角与板屮弯沉差的比较分析来评定更为准确。根据弯沉差将脱空程度划分等级,并依此选择压浆材料可有效改

7、善脱空状况。一般轻度脱空可选择有机类口补偿式材料,而中度和重度脱空则分别可选用水泥类自补偿式和掺砂自补偿式材料。2.2采用应力吸收层反射裂缝的延缓必须是建立在对旧水泥混凝土板原有病害进行妥善处理后的基础之上,如对板底脱空进行压浆处治,对裂缝及接缝进行扩缝灌胶处治等。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采用应力吸收层来延缓反射裂缝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土工织物、碎石封层、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三类。其中尤以橡胶沥青SAMI,STRATA系统,改性油毡、玻纤格栅、聚酯玻纤布几种方式效果显著。2.3坚持“层层设防”路面结构中任何一处冇水的存在都会引起

8、路面结构的破坏,因此防水问题需坚持“层层设防”的原则,在路面结构每个环节都应做好防水工作。为此,可采取在沥青混凝土层间防水;采用扩缝后用沥青胶封堵的措施妥善处理旧板接缝和裂缝,在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设置一防水材料;采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或砂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应力吸收层等方式来实现吸收应力、防水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