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牌建设

茶叶品牌建设

ID:44659398

大小:30.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茶叶品牌建设_第1页
茶叶品牌建设_第2页
茶叶品牌建设_第3页
茶叶品牌建设_第4页
茶叶品牌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叶品牌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茶叶品牌建设一、“模块递进式”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践教学以实际岗位技能,划分成不同的技能模块,学生在不同的模块之间进行循环实践与演练,逐层递进。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企业成员单位、校外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校内基地生产与管理,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二、围绕核心技能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茶业行业以及江苏就业状况,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茶企业,其主要工作为茶叶生产管理、茶叶加工、茶叶表演、茶叶营销4种岗位,因此确立“茶园管理”、“茶艺”“、加工与审评

2、”、“经营与管理”等为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围绕岗位职业技能,以建设专业核心技能切入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二、一流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条件1.茶叶现代化加工教学工场以原有的江苏省著名茶叶企业江苏省句容市高庙茶场为基础,以"安全、卫生、清洁”的生产理念,在原有加工厂房与设备基础上,引入江苏扁平类茶、卷曲类茶、针形型茶的杀青、揉捻、做型、烘干清洁化生产机械30台套,并配套清洁、除尘设备,实现配套化、连续化作业,减少茶叶污染,降低人力成本,使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茶叶品牌建设一、“模块递进式”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践教学以实际岗位

3、技能,划分成不同的技能模块,学生在不同的模块之间进行循环实践与演练,逐层递进。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企业成员单位、校外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校内基地生产与管理,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二、围绕核心技能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茶业行业以及江苏就业状况,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茶企业,其主要工作为茶叶生产管理、茶叶加工、茶叶表演、茶叶营销4种岗位,因此确立“茶园管理”、“茶艺”“、加工与审评”、“经营与管理”等为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围绕岗位职业技能,以建设专业核心技能切入

4、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二、一流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条件1.茶叶现代化加工教学工场以原有的江苏省著名茶叶企业江苏省句容市高庙茶场为基础,以"安全、卫生、清洁”的生产理念,在原有加工厂房与设备基础上,引入江苏扁平类茶、卷曲类茶、针形型茶的杀青、揉捻、做型、烘干清洁化生产机械30台套,并配套清洁、除尘设备,实现配套化、连续化作业,减少茶叶污染,降低人力成本,使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加速茶业产业形成,成为服务“三农”的示范。1.茶艺表演实训中心位于高庙科技示范园和校本部,分茶艺实训室和茶艺馆两个部分,茶艺实训室以江苏主要名优茶编创而成的

5、各类茶艺为主题进行设计,能满足30名学生同时进行茶艺实训;茶艺馆则以当前中国顶尖茶艺馆的标准进行建设,既有农村小茶馆,亦有高档茶艺表演标间,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现代茶文化氛围,能满足学生预就业实习的需要。力求建成省内最大茶文化展示中心与茶艺表演实训基地,并建成省内一流的茶艺馆,成为江苏省对外展示茶文化艺术的中心。三“、三依托三结合”双师培养措施依托“茶叶现代化加工教学工场”、“茶树种植资源圃与良种繁育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增强教师的生产经营能力;依托句容市高庙茶场示范点,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教师的服务“三农”能

6、力;依托常州市溢壶茶馆、镇江市中艺茶道馆等校外合作企业,与挂职锻炼相结合,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和兼职并重”的方针,从行业和企业中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建立1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四、服务“三农”成立“茶艺”社团通过地方茶艺开发、编创与表演,对地方茶产业中品牌进行宣传与促销,在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同时,实现服务地方茶产业的目的。实现生产标准化,并积极利用知识、技术、先进的教学实训条件等优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

7、转移,积极开展茶叶技术人员和新农民培训,计划今后2年中完成新农民培训1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00人次。成果之一:创新机制体制,构建茶艺生产性实训基地。深入开展机制体制创新工作,对原有的老茶场人员、场地进行改造,引进了茶叶大型清洁化生产加工设备,配备相应实训设备设施。进行了茶艺表演馆、茶史馆、制茶体验馆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了江苏茶博园这一校内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该基地以满足学院师生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和机制创新,不仅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龙头、学生实习实训的中心,还是教师教学科研的平台,为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扬

8、州大学等多家单位提供了科研场所,同时也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乡村旅游、农业生态观光的景区,极大程度地巩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地位,为学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茶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挖掘现代化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