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

ID:44679311

大小:40.6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_第1页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_第2页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_第3页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_第4页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加耳穴贴压辩证治疗不寐的临床护理观察□r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淑荣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等均可称作不寐。临床上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也能导致不寐。现代医学认为,不寐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交感中枢在大脑皮层下,可以调节人体的睡眠功能。而失眠症大多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治法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本法以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不寐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3

2、例中,男性23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一周。职业分布以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者为主,占46例(73%)o全部病例睡眠效率<50%,(睡眠效率二睡眠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2.治疗方法2.1辨证分型2.1.1心肾不交型:虚烦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梦遗或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2.1.2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酮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冃眩、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2.1.3心虚胆怯型: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淡苔薄,脉细弦。2.1.4肝郁化火型:心烦不能入睡,烦燥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口苦、便秘、

3、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2.1.5痰热内扰型: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脫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数。2.1.6胃腑不和型:夜寐不安,皖痞暧气,或皖腹胀痛,苔厚腻,脉滑。2.2治疗方法2.2.1体针(1)取穴:神门、风池、太阳、百会,心肾不交加太溪、内关、心俞、肾俞;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加太冲、肝俞;痰热内扰加丰隆;胃腑不和加足三里、胃俞。(2)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30#1-1・5寸毫针针刺所取穴位,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得气后分别行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2.2.2耳穴贴压(1)取穴:神门、

4、交感、皮质下、内分泌、心。(2)操作方法:在相应耳穴处寻找敏感点,常规消毒,用土不留行籽贴压在耳压敏感点上,揉按15-20分钟,至局部感觉疼痛发热,并嘱病人在每晩临睡前和每口针刺治疗后分别施行耳压一次,两耳交替,每次20分钟,疼痛程度以能忍受为准,10日为一疗程。2.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3.1.1.痊愈:睡眠效率285%,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伴随症状消失。2.1.2.显效:睡眠效率275%,伴随症状明显改善。2.1.3.好转:睡眠效率260%,伴随症状轻度改善。2.1.4.无效:睡眠效率<50%,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1.2治疗结果63例中,痊愈45例,占71.4%;显效10例,

5、占15.9%,好转6例,占9.5%;无效2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o2.典型病例吴某某,女,68岁,离休干部。失眠史20余年,长期靠安眠药入睡,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也只有2-3小时,睡眠效率〈50%,白天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健忘,纳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取穴:神门、百会、风池、太阳、三阴交、脾俞、心俞、针用补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贴压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按上述方法治疗5次,睡眠加深,吋间增加,治疗二疗程,每晚睡眠时间增加到5小时左右,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继续治疗一疗程,每天睡眠时间达到6小时左右,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后停用针刺,继续耳压以维持疗效,一月后

6、随访疗效巩固。1.讨论不寐虽分六型,但病位在心,病变在脑。心主神明,脑为神明Z腑。诸多原因导致心神不宁,脑失所养而致不寐。故治疗应以养心安神为主,多取心经穴位和脑部穴位,随症选取所属经脉原穴和背俞穴。5.1针刺法取神门、风池、太阳、百会为主穴,神门为心经穴位,针刺神们可以养心安神,风池、太阳、百会为脑部局部取穴可起到醒脑安神的作用,使心神得宁,脑有所养。心肾不交时,取太溪、肾俞、内关、心俞,太溪为肾经原穴,肾俞为肾背俞穴,内关为心经穴,位心俞心背俞穴。针刺上述穴位可以调节心肾,滋肾阴,降心火,阴阳得济,心神得宁。心脾两虚时,取三阴交、心俞、脾俞,此一•穴为心脾背俞穴,三阴交为脾经之穴,

7、针刺可以健心脾,养心血,使心神得养,神明得安。心虚胆怯时,取心俞、胆俞,此二穴为心胆背俞穴,针刺可益气镇惊,安神定志。肝郁化火时,取肝俞、太冲,太冲为肝经喻穴,肝俞为肝背俞穴,针刺二穴,可以清肝热、泻肝火,肝气得舒,肝火得降,心神得养。痰热内扰时,取丰隆,丰隆为阳明胃经胸穴,脾胃同源,针刺此穴可健脾利湿,清热化痰。胃腑不和时,取足三里、胃俞,足三里为胃经脸穴,胃俞为胃背俞穴,针刺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脾得健运,胃气安和,心神得安。5.2耳穴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