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

ID:44687790

大小:2.0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_第1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_第2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_第3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_第4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师用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纸的发明1.发明(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2)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2.传播: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3.作用(1)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2)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1)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2)北宋《武经总要

2、》中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2.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地位及作用(1)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对航海事业、军事和经济生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及应用(1)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2)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3)明朝时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2.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

3、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3.作用: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1)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2)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3)明代已有铜活字,印制的代表作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3.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注重以社会人文

4、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原因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类别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

5、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

6、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1)史料一呈现了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的比重,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2)史料二信息“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时间和实用的特点。史料三反映出“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试解:                           【提示】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所占比重下降,

7、科技理论成果所占比重上升。(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试解:                           【提示】 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素养3—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

8、步发展的意识。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学及数学等领域。[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