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ID:4469467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5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_第1页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_第2页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_第3页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_第4页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一、个性的含义一般来说,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体现着一个人的完整特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包括:完成某项活动的潜在可能性,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人的个性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不断变化发展,在个体发展

2、的不同阶段其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尽一致,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个性发展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集中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与结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形式上看,与自我意识所包含的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成分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3、心理自我;从自我概念的组成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方面。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为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体验是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感情体验,它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包括自尊

4、、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调控是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方面,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的最主要的方面。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动态过程。生理自我是1—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态。1岁以内的儿童没有自我意识,大约从一岁起,儿童开始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自己的动作和动作

5、对象区分开来,并以“我”这个概念的认识为中介,能够区分你、我、他,逐渐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到3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社会自我的发展经历了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漫长过程。儿童到3岁以后其自我评价中由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我独立性评价过渡,从外部条件的制约向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过渡,从注重行为的效果向注重行为动机过渡。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评性都得到迅速发展,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向迅速形成,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自我批评逐渐趋于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到

6、了青年初期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社会价值的目标。3.实现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实现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认识,也即对实在的我的诗人。投射自我也称镜中自我,是指从别人眼中或评价、态度中反照和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即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想象

7、的我的认识。比如,当被问到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和“想成为怎么样一个人”时,钱一个涉及的就是自我概念中的现实自我,后一个涉及的则是自我概念中的理想自我。这表明在每个人的自我概念都存在着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属于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所以也对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条件。当一个人还没有自我意识,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的事物相区分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地

8、认识事物的。只有产生了自我意识,在区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个体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都以维护或发展自我价值的围出发点,因而自我意识与行为选择有密切联系。比如,在班里,有些学生喜欢与品行端正的同学来往,而有些与品行不良的学生来往,这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在群体中的地位和感受。由此推断,自我意识对个人行为既可能起促进作用,也肯能起阻碍作用。最后,自我意识能促进个体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人只有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