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产生条件

X射线产生条件

ID:44716265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5

X射线产生条件_第1页
X射线产生条件_第2页
X射线产生条件_第3页
X射线产生条件_第4页
资源描述:

《X射线产生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X射线产生条件:1.电子源2真空条件下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和变速运动的电子流3.适当的靶面接受变速运动的电子所携带的能量2.连续放射:由于单位时间内大量的能量不等的电子同时撞击靶面,且在于靶原子的相互作用中损失的能量也各不相同,因而x线管放射出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连续的混合射线标识放射:是由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x线管阴极发出的电子以很大的动能撞击靶面时,原子内层轨道电子被击出而留下一个空位。按能量分布最低原则。外于高能态的外壳层电子必然要向内层填补。产生电子跃近现象,在跃近过程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x线,跃近的电子能量决定了

2、x线的波长,不同的靶物质,原子结构不同,发出x线的波长也不尽相同,这种由靶物质决定的x射线称为标识放射。3.X线的质一般用于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的能力,它代表光子的能量X线的量是X线数中的光子数目,等于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半价层:指入射的X线强度衰减为原来的一半时某均匀吸收体的厚度,半价层越厚,表示X线的质越硬。4.X线衰减的形式:相干散射、光电吸收、康普顿散射、电子对效应、光核反应。X线在物质内传播过程中的强度衰减包括吸收衰减和扩散衰减5.光学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层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又叫照片密度,即被还原卤化银的多少D=lgI。/I6.影响x线照片对比

3、度的因素:被照体,胶片γ值,射线因素7.M(放大率)=1+b/aa代表焦-肢距,b代表肢-片距,a+b代表焦-片距8.x线照片模糊的主要因素:几何学模糊,运动性模糊,增感屏-胶片系统产生的模糊和散射线引起的模糊。9.x线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吸收和康普顿散射吸收,其中,康普顿散射吸收会伴有设线的产生,散射线的多上与原子发射的能量,被照体厚度,密度,原子序数及照射面积有关管电压愈高,能量愈大,x线波长愈短,散射线越多,被照体厚,密度大,原子序数越高,受照射面积越大,产生的散射线愈多抑制法a)过滤板:用铝板或薄铜板放置于窗口外,可吸收波长较轻,较长的原发射线b).遮

4、线器:缩小照射野的大小,减少不必要的原发射线消除法:使用虑线器10.常用辐射剂量: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照射量:光子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的电子被完全阻挡出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形成正离子或负离子各自的总电荷国际单位:库仑/千克(C/kg)专用单位:伦琴(R)吸收剂量:制单位质量的物质在辐射场所中吸收的能量国际单位:焦耳/千克(J/kg)当量剂量表示某个器官接受的剂量,单位:J/kg11.X线防护的原则:①X线检查的正当性②X线防护最优化③个人受照剂量限值防护措施:①时间防护②距离防护③屏蔽防护12.对比剂根据吸收X线性能不同,可分为阴性(X线可透性)和阳性(X线不

5、透性)13.X线胶片的结构:保护层、乳剂层、结合层、片基X线胶片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组成,其中直线部是感光材料性能主要表现部分(P36)14.X线摄影条件制定方法:①变动管电压法②固定管电压法③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15.头部基准线:①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眶下缘的连线,与解剖学的水平线平行②听眦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16.摄影原则:①焦点的选择②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③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④滤线设备的应用⑤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⑥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选择⑦呼气与吸气的应用⑧照射野的校准17.高千伏摄影是指用120KV以上的管电压产生X线,常

6、用于胸部摄影。乳腺X线摄影管电压在40kv以下18.摄影位置:侧斜位、头尾位、侧位19.口腔X线摄影:X线中心应垂直于牙齿与胶片构成的分角线,以保证最小的失真度20.数字图像的优势:①数字密度分辨率高②数字图像可进行多种后处理③数字图像可以存储、调阅、传输和数字拷贝。21.数字图像的形成:①数字图像的采集②数字图像的量化③数字图像的转换④数字图像的获取22.数字图像获取方式:过渡方式、间接方式、直接方式23.影像板即IP板,是CR成像系统的关键元件,记录人体影像信息、实现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载体,代替了传统的屏-片系统。由表面保护层、光激励荧光物质层、基板层和背面保

7、护层组成24.CR的成像基本原理:(1)CR影像的形成过程①成像板置于暗盒内,利用传统设备曝光,X线穿透被照体后与IP发生作用,形成潜影②潜影经过激光扫描进行读取,IP被激励后,以紫外线形式释放出存储的能量。即光激励发光③利用光电倍增管,将发光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④电信号在计算机屏幕上重建成可见影像,并根据诊断的特性要求进行影像的后处理(2)CR工作流程: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的存储与输出25.CT—computedtomography又称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26.DR成像原理:入射的X线照射非晶硒层,由于导电特性激发出电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