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

ID:44716545

大小:505.4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5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_第1页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_第2页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_第3页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_第4页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曲线测设实验及实习报告全新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非对称、非完整曲线实验报告及缓和曲线放样实习报告张懂庆目录第一部分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及测设21.实验目的及要求22.前期实验准备和相关安排22.1实验人员及仪器22.2实验内容23.实验原理34.计算过程45.运行结果75.小结10第二部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实地放样111.实习目的及要求112.前期实习准备和相关安排112.1实习人员及仪器112.2实习内容112.3放样元素计算软件设计112.3.1放样元素计算原理及过程112.3.2软件设计程序142.3.3程序运行结果及检核162.4曲线测设方案及施测过程1

2、82.4.1曲线测设方案182.4.2施测过程202.5小结2020非对称、非完整曲线实验报告及缓和曲线放样实习报告张懂庆第一部分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及测设随着短程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曲线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测设曲线的方法,其优点是测量误差不累计,测设的点位精度高。尤其是测站设置在中线外任意一点测设曲线,将给现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极坐标测设曲线主要是曲线测设资料的计算问题,该方法的计算原理及思路为:把由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组合而成的曲线归算到统一的导线测量坐标系

3、统中,这样就便于计算放样的元素了。1.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会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要素计算方法;2.学会编写偏角法、极坐标法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要素计算程序;3.实地放样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4.在实习前预先算出实测数据;5.各小组做好测设过程的人员安排。2.前期实验准备和相关安排2.1实验人员及仪器组长:杨威副组长:张懂庆组员:杨永强张文超范龙强赵晨亮子丽天实习仪器: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两个,棱镜两个,卷尺一个2.2实验内容1.根据自己设计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2.设置非完整、非对称曲线的主点;3.根据书上P16

4、9页的曲线测设程序框图(图1),编写一般缓和曲线的程序,并进行调试和检核;4.可以查资料,学习非完整、非对称曲线的计算方法和测设方法,并和自己设计的程序相结合,计算各个放样点的坐标等内容;5.在内业计算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控制点和位置进行曲线测设;6.直接根据课本实例,进行相应元素的计算和检核,最后安排具体的实习过程,进行现场曲线放样;7.书写实习报告书。20非对称、非完整曲线实验报告及缓和曲线放样实习报告张懂庆开始输入转角,圆半径R,缓和曲线长l0,线路前进的偏向,JD的里程计算曲线综合要素及ZH、HY、QZ、YH、HZ的

5、里程输入ZH、JD的设计坐标;测站及后视点坐标输入曲线上测设点i的里程根据测站、后视点及测设点的坐标计算极坐标放样元素判断i点在曲线单元并计算线路中桩的测量坐标继续吗?结束YN计算程序框图及流程:图5曲线测设的程序框图3.实验原理根据实验要求,我们查询资料了解到,非对称线性分为完全非对称线性和非对称完整线性两种,而“完全非对称曲线”的含义就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处的半径为∞,圆半径为R,第一缓和曲线长ls1,第二缓和曲线长为20非对称、非完整曲线实验报告及缓和曲线放样实习报告张懂庆ls2,ls1≠ls2。所谓“非完

6、整”的含义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起点半径不是∞,而是R1、R2。我们这次的实习采用坐标法作为放样方法,而坐标法放样线路中线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计算线路放样点的坐标。若已知非完整、非对称曲线的一些要素以及缓和曲线起点Q(半径RQ,桩号lQ,坐标(XQ,YQ)),起点的切线坐标方位角αQ,缓和曲线参数A(其中A是回旋线参数),如果要计算缓和曲线段上任一桩号li的坐标,则必须先求算出半径为∞处(即ZH和HZ)的坐标。令Q点至ZH点的弧长为l1,则:l1对应的弦长。又因为:所以:ZH点的切线坐标方位角:(取法:

7、左偏“+”,右偏“-”;ZH换成HZ时,左偏“-”,右偏“+”)知道ZH点的坐标,又知道ZH点的切线方向,则可以利用第六章介绍的方法计算缓和曲线段上任一桩号li的坐标。采用任意设站极坐标法测设曲线:把由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组合而成的曲线归算到统一的导线测量坐标系统中,这样就便于计算放样元素。当设计给定曲线交点JD的坐标(XJD,YJD),ZH与JD连线的方位角A0及ZH点的里程L0和曲线单元的左右偏情况(用i表示,i=-1表示左偏,i=+1表示右偏),那么只要输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里程LP,就可以求出曲线单元上任意一点

8、的设计坐标,有了统一的坐标,即可求出仪器架在导线点或其他任一点上测设曲线的放样元素了。4.计算过程1.假定该曲线的已知条件如下:若Q点为曲线的起点,Q,点为曲线的终点,且Q点的坐标为Q(19787.34,28563.378),中间圆曲线部分的半径R为200m,20非对称、非完整曲线实验报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