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

ID:44813037

大小:21.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9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_第1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_第2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_第3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摘要:县志不仅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其中更承载着修纂者的各种心理,如政治认同。《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由于其修纂者的社会背景不同,其中亦体现出不同的政治认同。从两志的编修背景、时间断限、体例和内容等方面,均能体现出两志作者所不同的政治认同,即《民国郑县志》体现出其作者刘瑞璘对于辛亥革命、对于民国的认同,而《番禺县续志》则体现出作者梁鼎芬对于清朝的政治认同以及对于民国的否定。所以,仅就上述两志而言,其作者都是在有意书写,其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态及认同。关键字:政治认同《民国郑县志》《番

2、禺县续志》刘瑞璘梁鼎芬新文化史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后,相比于大陆地区,台湾学者王汎森等人最先接触并译介了大量新文化史著作,成为台湾地区新文化史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学生林志宏所著《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一书,从忠清遗民出发,通过对其言谈、活动、著述等的考察,重新检视了认同和文化力量在近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本文仅从林志宏所提观点出发,以新的视角来观察《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中所体现的政治认同和遗民心态。一、两县志修纂者1915年前后,全国掀起了编修史志的热潮,全国

3、各地方志也在待修之列。1916年春,《郑县志》在省方倡议下开始修纂,其中,刘瑞璘、周秉彝为纂、修。刘瑞璘,“壬辰进士(1892),历任陕西醴泉、华阴、咸宁、同官、直隶等县知县,甲辰(1904),奉北洋大臣命,赴东洋考察政治”《民国郑县志·重修郑县志序》,第11页。渡日本考察期间,刘瑞璘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不久,刘瑞璘加入,成为郑州籍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刘瑞璘——<郑县志>的总编纂》,大河报2006年6月14日。可以看出,刘瑞璘有着深厚的革命思想背景。周秉彝,1911年2月,与崔霭如、王森

4、甫等人组织汉口义成保安社,“聘医生数人为穷困百姓治病,在马路旁架设路灯以利行人,夏季施舍茶水为路人解渴,冬季发放仓米赈济贫寒,雇工人数名巡夜以防火防盗”邓泽森:《王森甫传》,并在徐家厂专设事务所,专办以上公益事业和筹募捐款等。“至是民军起义,其成员百馀人,领枪械四十支,募商警数十名,日夜在商市巡逻,维持社会秩序,当清军未焚烧汉口市区之时,民军鏖战前方,汉市得安堵如故。此项费用一千数百串,周秉彝担任,其事王森甫主持。”邓泽森:《王森甫传》可以看出,周秉彝虽然没有加入到革命行动中去,但是却为动乱时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5、也是具有某些“新”思想的人物。《番禺县续志》也在民初开局编纂,主笔为梁鼎芬,其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其人忠于清室,曾多次上疏弹劾袁世凯。“及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升遐,奉安崇陵,恭送如礼,自原留守陵寝,遂命管理崇陵种树事。旋命在毓庆宫行走。丁巳复辟,已卧病,强起周旋。事变忧甚,逾年卒,谥文忠。”《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九·梁鼎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在《民国乃敌国也》一书中,林宏志对这一群在清朝为官,入民后不愿和民国政府及人物接触,在平时所言所为中常常显示出忠清情结的清朝文人士大夫定义为“忠清遗民”。可

6、以看出,《民国郑县志》的修纂二人都具有西方的近代政治社会思想背景,而《番禺县续志》的主笔梁鼎芬,为清廷重臣,是个典型的“忠清遗民”。这成为三人今后在著述中体现出的不同政治认同的渊源所在。所谓认同,就是对个人、群体、事件具有某些认识、了解,并对其中蕴含的观点、价值报以认可和赞同的态度。所谓政治认同,代表的是某种“归属感”或“体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人们对权威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主体的一种精神活动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

7、1年博士论文。而这种权威,在清末民初,当分别代表清朝和民国,有无对清朝或民国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表某人或某群体对清朝或民国有无政治认同。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如平时的言谈、活动、仪式、衣着服饰,都能表现出这种政治认同,同样,著述中亦能体现编纂者的政治认同,并体现在著作中的多个方面,下面就以《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的比较来说明。二、县志编修的背景及参与首先体现政治认同的就是方志编修的参与与否。编修地方志往往也被考量是否涉及等同服仕民国,在抱残守缺和不事二姓的两难抉择下,地方志形如认同领域的纠葛。

8、河南的凌甲烺在国变后闭门著书,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先后征召,均坚辞不出;而清史馆召修、河南通志局敦请分攥时亦不赴林宏志:《民国乃敌国也》,中华书局。因为这些史志都是民国政府倡议修纂,参与修纂自然等同于服仕民国。而梁鼎芬作为忠清遗民之所以愿意参与《番禺县续志》的修纂,是因为自1918年始开局的《番禺县续志》,并无政治力介入,主要系清遗民与地方耆旧合力完成,这既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