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ID:44867091

大小:23.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31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项“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代以前”的概念表述错误。2、【答案】B项“‘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长辈为其取的名还可以在社交场合用于自称。3、【答案】A项“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答案】D意思为“宋朝统一海内,文教治民一天天兴起,薛映学问技艺、为政方法都很好,但怀着恨

2、心挖出他人的隐私,君子认为这是个缺点。”其中的“一”为数词作动词,理解为“统一”,宾语为“海内”,故而在“海内”一词后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CD两项的区别在“而挟忿”是在“而”字的前面断开,还是在“忿”字的后面断开,其中的“而”字在句中是表转折的连词,其前可以断开,“挟忿”作“抉人之私”的原因,“抉人之私”是“挟忿”的目的。如果在“忿”字后面断开,就隔断了“挟忿”和“抉人之私”的密切关系。5、【答案】B项出,既可以指官职平调,也可以指京官外调。6、【答案】C项张冠李戴,皇帝并没有叫薛映去各地查

3、死牛的情况,只是要求各州将死牛的情况一一条陈上报。(1)(薛映)于是揭发姚铉纳娶辖区内人家的女儿,并卖铜器压低进价(高价售出)牟取利益,还到处售卖绫罗绸缎而不交税。(发,揭发,1分;直,通“值”,利益,1分;市,售卖,名词用作动词,1分;大意,2分)(2)(薛映)每天五鼓起床,戴上官帽穿上官服,清早根据案情采取措施,即使是严寒酷暑,也没有一天是不同的。(冠带,戴上官帽、穿上官服,名词用作动词,1分;据,根据,1分;异,不同,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薛映,字景阳,唐代中书令(薛)元超的第八代

4、孙,(元超)后人在蜀地安家。薛映父亲允中,为孟氏做事,担任给事中。回到朝廷,做了尚书都官郎中。薛映进士及第后,被授予大理评事,历任绵、宋、升州等地通判,多次升官做到太常丞。太宗召他问对(较为满意),担任江南转运使,改任左正言、加直昭文馆头衔,担任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调任京东转运使,再调任河东转运使,兼任河西随军。薛映凭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担任杭州知州。他亲自裁决,迅速果断,官衙里没有积压下来的公务。转运史姚铉给所辖州县下文:“当直司不得断徒以上的罪。”薛映迅速上奏说:“徒、流、笞、杖这些处罚,

5、自有条文规定,如果情况清楚,何必投入监狱呢,那会有伤和气。请求皇上诏告天下,凡是徒流等罪,(犯者)在长吏(当直司)面前把事实对证清楚,如果没有不同,就听由长吏(当直司)判决。”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薛映与姚铉不和之后,于是揭发姚铉纳娶辖区内人家的女儿,并卖铜器压低进价(高价售出)牟取利益,还到处做绫罗绸缎生意而不交税。真宗皇帝派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弹劾姚铉,得到切实证据,把姚铉贬为连州文学。薛映也因为曾叫人索取告发姚铉的状文(违反规定),应交罚金,皇帝特意赦免。在杭州五年,参与负责通进、银台司工作兼做

6、门下省封驳之事。(皇帝)到泰山祭祀,(薛映)担任东京留守判官,升为给事中,外调做河南府知府。(皇帝)到汾阴祭祀回来,暂住西京,因为薛映有治理方面的政绩,赐御书予以嘉奖。升任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代理掌管尚书省,加枢密直学士,任升州知州。向皇上建言:“州郡按照养牛的情况向老百姓收取赋税,牛死了,但租税得不到解除。”皇上看着奏章露出惊讶神情,说:“这个朝廷怎么知道呢?”于是叫各州逐条上奏,全部除去。不久,负责审查京城狱案件,第二次代理掌管尚3书省。仁宗即位,迁升到礼部,第二次做集贤院学士,代为管

7、理集贤院,任曹州知州,分管南京事务。去世后,被赐与右仆射官爵,谥号“文恭”。薛映爱好学习有文采,广收博览记忆力强,擅长书法写作,奏章尺牍,下笔立马写成。薛映为官严厉而精明,公务方面下属无法欺瞒他,每天五鼓起床,戴上官帽穿上官服,清早根据案情采取措施,即使是严寒酷暑,也没有一天是不同的。他儿子薛耀卿任秘阁校理,孙子薛绅任直龙图阁。评论说:自从唐末以来,文词气势流散凋敝,到五代更加严重。先民有言:“政务杂乱,美好的声音不完整,必定要混合统一然后才能振作。”宋朝统一海内,文教治民一天天兴起,薛映学问技

8、艺、为政方法都很好,但怀着恨心挖出他人的隐私,君子认为这是个缺点。(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答案】①开头三句,总写秋景,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2分)②“苍苍”写出水势的浩渺、苍茫、盛大,“倦柳愁荷”情景交融,柳叶行将发黄,荷花不胜愁容,江、柳、荷,借作者的感受,写出了其倦意愁态。(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诗歌的基调指的是作者的情绪或精神概况,它通常通过作者眼中的景表现出来,而这些景都带有作者感情的着色,所以首先应学会抓摹状词、形容词,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