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上交

斑羚飞渡.上交

ID:44890620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斑羚飞渡.上交_第1页
斑羚飞渡.上交_第2页
斑羚飞渡.上交_第3页
斑羚飞渡.上交_第4页
资源描述:

《斑羚飞渡.上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斑羚飞渡》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感情,提炼主题。2、揣摩写法。3、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感情,提炼主题。教学难点:揣摩写法。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抱成一个大的球体,“父母”在外层,“子女”在里层。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最外层的大蚂蚁被大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涵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今天,我们再来走近一群同样是为了

2、种族的生存而甘愿牺牲个体的另一群动物——斑羚。(板书课题)二、展示教学目标:(让一学生读)1、品味感情,提炼主题。2、揣摩写法。3、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感情,提炼主题。教学难点:揣摩写法。三、检查预习:1、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板演,其余同学互批,师强调重点,最后齐读巩固)逞能()甜腻()娴熟()湛蓝()悲怆()对峙()2、你能告诉大家下列词语的意思吗?(一生读自己的答案)进退维谷:略胜一筹:3、走近作者,了解斑羚。1)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

3、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2)斑羚,也称青羊、山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体长1~1.2米,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到50千克。形似家养的山羊,但颌下无须。雌雄均有角,角小、黑色。毛松而厚,冬毛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常栖于山顶之间,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你能告诉大家本文讲述了一个

4、怎样的故事吗?(提示:什么动物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四、深读课文,品味感情,提炼主题。(生先自主学习,如果探究不出来就发挥小组的力量,讨论解决,师适当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师提醒学生在课文中作批注)这个故事写了好几只斑羚,哪一只的表现最让你感动?请你读这些句子,并完成以下句式:我感动于,因为。示例:我感动于老斑羚,因为在进退维谷的绝境中,他奋起起跳,他用自己的死告戒同伴这样做很危险,表现了他的献身精神。(请找出具体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我感动于镰刀头羊,因为在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类,而自己选择了死,这种视死如

5、归、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找出具体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然后齐读)五、精读课文,研讨写法。(生先自主学习,如果自己探究不出问题的答案,就发挥小组的力量,讨论解决,师适当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师提醒学生在课文中作批注)精读课文9—13段,思考如下问题:1、文章详细描写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请划出主要动词,体会其表达作用。2、写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和一只小斑羚在空中对接时坠入深渊的情节与写第一对飞渡的斑羚所用笔墨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六、拓展训练1、如果你当时是狩猎队的一员,看到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后,你会有

6、何感想?你会怎样做?(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善待生灵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

7、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从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

8、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_____(朝代)的____写的诗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