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

ID:44990816

大小:423.5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11-06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_第1页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_第2页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_第3页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_第4页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线路测量和桥梁施工测量第一节中线测量第二节圆曲线的测设第三节缓和曲线的测设第四节断面图的测量第五节道路工程的施工放样第六节管道工程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第七节桥梁工程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第一节中线测量一、交点与转点的测设(一)交点的侧设1.穿线点法穿线点法适用于:纸上定线时进行的实地放线,地形不太复杂,且纸上路线离开导线不远的地段;实地定线;施工测量时的恢复定线。(1)量距(或量角)。(2)放点。(3)穿线(4)交点。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2.拨角放线法拨角放线法适用于纸上定线的实地放线时,导线与设计线

2、距离太远或不太通视,或施工测量时的恢复定线。通常先由导线计算出路线起点的方向、位置,再通过坐标计算出设计路线的交点、主要桩点、偏角和交点间距离。依照这些资料沿路线直接拨角并量距定出交点及主要桩点。为厂消除拨角量距积累误差,则应每隔一定距离与导线联系闭合一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3.交合法交合法适用于放线时地形复杂,导线控制点便于利用,施工测量时从栓桩点恢复交点。先计算或测出两导线点或栓桩点与交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再用两台经纬仪拨角交会定出交点位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二)转点的侧设转点

3、的作用是传递方向,下面是儿种测设方法1.在两交点间设转点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设转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二、转角的测定1.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对于相互通视的交点,如定线测量无误,根本不存在点位修正问题,通常可以直接引用。对于中间有障碍、互不通视的交点,虽然交点间定线时已设立厂控制直线方向的转点桩,但由于选线大多采用花秆日测穿直线,实际上未必严格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就存在用经纬仪检查与标定直线或修正交点桩位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常将后视交点和中间转点作为固定点,安置仪器于转点处,采用正倒镜分中法进行检查。上

4、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2.路线右角的测定与转角的计算(1)路线右角的测定。(2)转角的计算。3.曲线中点方向桩的测设为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测角组在测角的同时,应将曲线中点方向桩钉设出来,如图11-1所示。分角线方向桩离交点距离应尽量大于曲线外距,以利于定向插点,般转角越大,外距也越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4.视距测量视距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此方法是分别于交点和相邻交点(或转点)上安置棱镜和仪器,采用仪器的距离测量功能,从读数屏可直接读出两点间平距;另一种是利

5、用经纬仪标尺测,它是分别于交点和相邻交点(或转点)上安置经纬仪和标尺(水准尺或塔尺),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计算两点间平距。这里应指出的是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得的平距可用来计算交点桩号,而用经纬仪所测得的平距只能用作参考来校核中线测设中有无丢链现象。当交点间距离较远时,为了达到测量精度,可在中间加点采取分段测距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5.磁方位角观测与计算方位角校核观测磁方位角的日的是校核测角组测角的精度和展绘平面导线图时检查展线的精度。路线测量规定,每天作业开始与结束必须观测磁方位角至少一次,以便于

6、根据观测值推算方位角进行校核,其误差不得超过20;若超过规定,必须查明发生误差的原因,并及时纠正;若符合要求,则可继续观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6.路线控制桩定位为便于以后施工时恢复路线及放样,对于中线控制桩,如路线起点桩、终点桩、交点桩、转点桩、大中桥位桩以及隧道起终点桩等重要桩志,均须妥善固定和保护,防止丢失和破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桩志固定方法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埋土堆、垒石堆、设护桩等形式。在荒坡上亦可采取挖平台方法固定桩志。埋土堆、垒石堆顶面为40cmX40cm的方形或直径为40

7、cm的圆形,高50cm。堆顶应钉设标志桩。为控制桩位,还应设护桩(亦称“检桩”)。护桩方法有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导线延长法等,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道路工程测量通常采用距离交会法定位。护桩一般设3个,护桩间夹角不宜小于60°,以减小交会误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三、里程桩的设置(一)中桩的高程侧量(1)中桩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或GPS-RTK方法施测,并应起闭于路线高程控制点。(2)高程应测至桩志处的地面,读数取位至厘米,其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规定。上一页下一

8、页返回第一节中线测量(3)用三角高程测定中桩高程时,每一次距离应观测一测回2个读数,垂直角应观测一测回。(4)采用GPS-RTK方法时,求解转换参数采用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4个,且应涵盖整个中桩高程测量区域,流动站至最近高程控制点的距离不应大于2km,并应利用另外一个控制点进行检查,检查点的观测高程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规定两次测量之差的0.7倍。(5)沿线中需要特殊控制的建筑物、管线、铁路轨顶等,应按规定测出其高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