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

ID:45018096

大小:121.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1-07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_第1页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_第2页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_第3页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_第4页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张争胜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所谓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是确定区域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广义:区划是确定地理界线的研究区划的特点所划分的区域在空间上统一,不可分割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区划就是“地域系统法”区划不仅是划分,还有合并地域分异规律学说是区划的理论基础区划不排除分类区划的分类区划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经济区划部门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区划的意义区划是区域研究的总结,是编写区域著作的第一步区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根据区划是推广某些与地域有联系的经验的根据认识性区划是实践性区划的基础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

2、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这种地域系统的研究法通常简称为自然区划。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同属于地域个体单位的划分。不同的是所划分的单位等级不同。大范围自然区域的划分属于自然区划的研究范畴,小范围自然地段(土地分级单位)的划分属于土地类型研究的范畴。综合自然区划是揭示等级较高的地域个体单位空间分异的研究方法,它需要以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为指导,其区划的结果又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反映。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单位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不同的自然结构。这种自然结构的宏观反映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第二节综合

3、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1.一般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自然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2、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自然区划必须综合分析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程度和结果。主导因素原则必须在形成各自然区域特征的诸要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总原则从源必须考虑成因、发生、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必须考虑综合性和完整性从主应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二、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1、部门区划叠

4、置法采用重叠各部门区划(气候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图的方式来划分区域单位。把各部门区划图重叠之后,以相重合的网络界线或它们之间的平均位置作为区域界线。2、古地理法通过实地古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遗迹的考察,并借鉴有关古籍文献及地质历史研究资料,深入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并根据自然区域逐级分异产生的历史过程的相对一致性,划分出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3、地理相关分析法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文献资料以及统计资料对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相关分析后进行区划:①选定区划所需的有关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专门地图有关内容等材料,并标注在带有坐标网格的工作底图上;②对上

5、述资料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并按照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编制出具有综合性的自然要素组合图;③在此基础上逐级进行综合自然区域的划分。4、主导标志法区划时,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自然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定区界的依据。并且同一级区域单位基本按同一标志划分。5、顺序划分法顺序划分法即“自上而下”的区划法。这种方法先着眼于地域分异的普遍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按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级的单位。6、合并法合并法又称“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这种方法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

6、位。第三节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1.地带性单位自然带: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热量分配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在大气环流、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方面明显的差别。因而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自然带的划分应该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自然地带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每个自然地带都具有特定的反映地带分异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从而构成一定的优势景观型。在地势和构造地貌差异支配下

7、,每一自然地带内部通常形成从属于该自然地带的景观型和垂直带谱,它们与平地的显域景观型有所差别,并且不成优势分布。自然地带划分的主导标志往往是构成优势景观的显域性土壤和植被类型,并可以把它们的界限作为自然地带的分界线。表9.1我国的部分亚地带亚地带自然地带内再划分的地带性单位。在宽广的自然地带内部,某些组成成分的量变(还不足以引起整个自然地带质变)引起地带内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分异,从而产生了亚地带。亚地带是以显域性的植被亚型和土壤亚类为主要标志。次亚地带最低级的地带性单位。它是某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