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

ID:450813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3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1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2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3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4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地方战略论文题目: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阶段,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成为各省市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提升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又在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一个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时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指标体系;黑龙江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产业已

2、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竞争阶段,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成为各区域产业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产业竞争力一方面反映了区域产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比较准确地勾画出该区域产业的基本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某一区域的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以为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提供对策。    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含义    区域产业竞争力指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争夺资源或市场的综合能力。我们知道,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地分布,往往相对集中在某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由此

3、决定了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主要源自于三个因素: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集聚经济和转移成本或距离成本。上述三个要素在决定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的同时,进一步决定了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二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三、模型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开展科学的评价活动的前提,要以一定的尺度或标准来衡量评价对象,为了保证评价的科学合理性,指标选取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关联度、战略性以及生态性等原则。  区域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重要的是提示各项指标的理论依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说明。区域产业竞

4、争力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为:  1、评价目标层,即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最高综合层次,我们不妨称之为“区域产业竞争力”。它主要由五个分系统构成。  2、评价要素层,即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五个大的方面的内容构成:基础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竞争力。  3、评价指标层,即反应区域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指标。针对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层。基础竞争力中包括的指标有:人均装备水平、职工平均工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和企业数。生产竞争力中包括的指标有:工业总产值、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主要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固

5、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和人均利税率。市场竞争力中包括的指标有: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率、出口依存度、市场覆盖率和资金利税率。创新竞争力中包括的指标有: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RD投入占总产值的比重、新产品产值比重、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和年申请专利数。可持续性竞争力中包括的指标有: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强度、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和单位产值废气排放量。    四、评价模型的建立    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价。本文中,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为数众多的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新的因子,然后根据因子的贡献率计算因子的综合分数,对相关产

6、业进行排序。  1、对原始数据标准化  对多组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比较,需将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去数据之间由于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然后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均值为0,方差为1,得到变量的相关关系矩阵R。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求解R矩阵的特征方程|R-λ1|=0,得到特征向量矩阵。  3,根据相应的特征值,选择向量选择主因子只。就是根据变量的相关选出第一主因子,使其在各变量的公共因子方差中所占的方差贡献率最大,然后消去这个因子的影响,而从剩余的相关因子中,选出F1与F2不相关的因子,使其在各个变量的剩余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最大,……这样

7、直到各个变量公共因子方差被分解完毕为止。  五、综合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    在本文中选取了黑龙江省23个工业的26个指标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运算,在计算过程中,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了9个公共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经过6次选择,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经过计算得到前9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85.5%,说明9个主因子基本包括了26个指标的总信息量。因此,通过对这9个主因子的分析达到了获取几乎全部信息的目的。在以高载荷指标为代表给各主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