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

ID:451925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3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_第1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_第2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_第3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_第4页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地方战略毕业论文 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地方战略论文题目: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 要 本文从列宁时代开始一直到普京时代研究俄国的几次转折,实事求是地说明了前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对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说明,给人们留下思考。  关键词 苏俄战略 转折  丘吉尔先生曾经说过:“我无法对你预言俄国”。像前苏联这样一个大帝国,强盛时是多么不可一世,而衰败又是那样不堪一击;俄国问题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永远值得我们去评头论足。  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观

2、察苏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修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苏联领导人是强硬冷酷和坚强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懂得如何算计国际实力。”棋局早已终结,过去已早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始终不会忘记那一次次惊涛骇浪,如果我们回眸一观,就会发现那些闪光点依旧浮现在眼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拨开历史和人为的迷雾来看一看在苏俄大地上那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回到那风云激荡的年代。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折  在4年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反武装干涉战争的阴影下,当时,“1920年的大工业产值几乎等于战前的

3、1/7;1921年的生铁产量只有11.63万吨即等于战前生铁产量的3%左右;3/4的国土被敌人侵占,许多工厂由于缺乏原料和燃料被迫停工,彼得格勒的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能领到1/8磅面包。”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为了战胜敌人,为了脱离险境,当时的政府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把大中小工业国有化,实施余粮搜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并使日用品和粮食定量配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国内外的敌人,最终取得胜利。等到战争结束时,国家已经被弄得贫困不堪了,

4、面包、食盐、油料等的缺乏使人民不堪忍受,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提出:革命将给俄国人带来和平、面包、土地。但是现在这些必需品的缺乏使苏俄大地上孕育着一场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地主富农旧俄军官的煽动下,农民、工人的怨气日积月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必须有一个新的经济战略来代替旧的经经济战略。于是,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在列宁同志的建议下,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从理论上完成了第一次转折。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全面没收私人资本

5、转向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的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本身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形式,它对市场熟视无睹更没有交换的欲望,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意味着农民将永远和贸易断绝关系,永远保持他的愚昧性和封建经济的不灵活性,所以列宁认为在小农的社会里只能让市场去融化农民,只有将农民市场化了,才能谈到改变整个小农的汪洋大海。另外,仅仅从农民入手是远

6、远不够的,还要从资本入手,这就有了租让制和租借制以及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曾说:“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列宁还对《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阿.兰塞姆提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准许小生产者拥有贸易自由;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在一个拥有小农汪洋大海的国度里(包括中国和俄国)发展和复苏资本主义是必要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性

7、转折,是国际共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折,是在列宁的关注和支持下的一次伟大的实验;这次实验活跃了市场恢复了经济,尽管列宁逝世不久的1927年,农业集体化取代了它,这次实验却永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2 从短暂的马林科夫时代到赫鲁晓夫时代的转折  第二次转折是在1953年8月,这是历史给俄国人第二次机会,这是1953年3月5日约瑟夫·斯大林与世长辞后的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一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要用一种新的经济政策来取代旧的计划经济,要更加注意公众的商品消费并提供充足的消费商品;但

8、由于苏俄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的重工业太重,属于世界一流;但轻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尤其落后,粮食等农产品甚至需要进口。”苏俄社会完全被扭曲了:军队成了最令人激动的行业;在两极格局的条件下,军事力量的对比往往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标志,军方的势力和发言权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始终有充分的影响力,当马林科夫为这次转折呕心沥血时,他没有想到那些军界的将军们已经同野心家赫鲁晓夫纠集在一起筹划反击方案呢。在军人们对现时政治不满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有能力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