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

ID:45331884

大小:1.17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2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1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2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3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4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三讲人的毕生发展05-30发展?变化?自由?假设: 心理机能、社会关系、人性的各方面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种系发展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儿童心理学认知,情感,语言,道德……—毕生发展心理学life-spandevelopment儿童心理、少年心理、青年心理, 成年心理、老年心理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发展:有得有失的变化主动性——个体积极地与所在环境进行交互作用。 (二)生命的各个时期 发展任务——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常模:刻画某个特定年龄或发展阶段的特征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发展年龄)——社会年龄(二)生命的各个时期(二)生命的各个

2、时期(三)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如,大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 如,导致新婚夫妇离异的危险因素;2、横断研究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3、群体连续研究如,关于老年人酗酒量与年龄关系的研究;(四)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柏拉图:天性观;亚里士多德:教养论; 卢梭,先天论,《爱弥儿》洛克,经验主义,《教育漫话》皮亚杰:相互作用效应模型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二、生理发展孕期敏感期营养、感染、放射、药物、抽烟(后5个月)、被动抽烟、饮酒(前2个月)、风疹婴儿生存的先天机制辨别母亲的声音,用眼睛搜索声音源视觉悬崖实验童年期生命头20年的生长模

3、式青春期生理和认知的变化关注躯体形象社会自我(socialself-concept)自毁行为成年期衰老:“用进废退”视觉、听觉、生育、性、智力、记忆三、认知发展 个体如何发展起理解世界的能力(知觉、记忆、想象、学习、思维)皮亚杰,发生学——儿童如何思考? 认知的发展顺序、阶段、动因、过程、内在结构和机制等——而不是拥有多少信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图式——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结构(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2、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3、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都是适应:取得与环境的平衡同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用已有的图式对新信息

4、加以组织。顺应——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或是修改或重构自己的图式以理解新的信息。适应母乳——奶瓶——吸管——茶杯同化用吸母乳的方式吸奶瓶顺应吸奶瓶,要重新调整抓握姿势,口形(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靠先在的图式——感觉、动作认识世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 反射动作-习惯动作-有目的动作客体永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系统开始形成,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如,在游戏时,儿童用小木凳当汽车, 用竹竿做马——思维的片面性:思维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中心化)而忽视其它方面。如,哪杯可乐更多?

5、——我向思维(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儿童可以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心理运算)如,看过3个娃娃后可以说出谁的头发更黑——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如,看到娃娃,语言的形式——获得了守恒性的概念。可逆性——儿童了解物理活动和心理操作都是可逆的。如,把可乐倒回原来的杯子中。顺序、分类、对应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逻辑推理四、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动机逐渐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标准。依恋、道德、人格……(一)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

6、socialdevelopmentaltheory)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危机(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行为 依恋——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剥夺——孤儿院的孩子动物本能性的印刻 人类的依恋——依赖复杂的信号系统加强婴儿与成人的联系。依恋质量:成人对信号的反应依恋风格:“陌生情境测验”安全型依恋平静和自信。 其他人是值得信赖的,他们冒险靠近陌生人不时地回头来看作为“安全后盾”的母亲,然后再次向前。 认为事情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行为也更加自信。回避型依恋完全忽视陌生人(也忽视自己的母亲)

7、。 很注意跟其他人保持距离。不喜欢跟人亲近。避免肢体和情感上的接触焦虑型依恋胆小、易怒。 母亲离开后极为不安,焦虑、紧张;母亲回来后,害怕地紧贴母亲,生气,抵制。4、孩童时期的依恋风格会延续到成年吗?5、儿童从依恋中获得了什么?弗洛伊德:“碗柜理论”——食物哈洛:接触性安慰——金属猴实验(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胜任感、自尊、自信——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哪些?五、性别发展性差异——性别差异六、道德发展 道德——为某一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信念,价

8、值,深层判断系统)。道德发展——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