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书芬登高》PPT课件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

ID:45346773

大小:1.5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2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_第1页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_第2页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_第3页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_第4页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巩书芬登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高杜甫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杨伦——胡应麟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杜甫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博采众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人誉其诗为“诗史”。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创作的准备期: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2、里船。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忧国忧民——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

3、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

4、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背景介绍整体感知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3、这些意境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风天猿渚沙鸟急高哀清白回意象意境情感(凄清哀婉)(悲凉孤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颔联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落木长江意象意境情感(阔大绵长)(悲凉孤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颈联、尾联表达了几层悲?悲万里之悲常客之悲多病之悲孤独之悲霜鬓之悲家国之悲断饮之悲……十四字之间含有

5、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宋罗大经小结写景首联颔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仰望无边落叶俯视不尽江水颈联尾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抒情情景交融气象宏伟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的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声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

6、__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静态动态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大江东去的雄浑开阔慷慨苍凉沉郁雄浑填空2、对《登高》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八句皆对仗,遣词讲究,押韵也很严格,极富节奏感,充分表现了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艺术追求。B、本诗前两联紧扣题目写登高所见,让秋风落叶、水天猿鸟共组画面,而且动静配合、声色相生,十分生动。C、本诗后两联抒情强烈,既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又在贫病和潦倒处落墨,写出了面对国难家愁而无限沉郁悲凉的心境。D、本诗虽名为“登高”,但实际并未登高,先写江边所见,次写观景所

7、感,只有“独登台”表现了不懈追求、奋力登攀的顽强精神。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是近黄昏)——(心有灵犀一点通)——(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填出来吗?关于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