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

ID:45621253

大小:68.3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5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1页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2页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3页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4页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前教育本科美育基础内部资料目录第一章美育的历史3第二章美育的脱3第三章美育的彳勝5第四章美育的范围6第五章美育的途径7第六章儿童的审美发展8第七章小学美育10第八章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11第一章美育的历史一、选择题(单选、多选)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较为具有体系性的美育理论也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美育的实践和美育思想却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产生。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文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谈

2、到了美育。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3、柏拉图主张音乐与体育相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遵循同一节奏,达到"载歌载舞"的境界。4、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把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5、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统一的,因此在他

3、的《诗艺》一书中提岀了"寓教于乐”的思想。6、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社会逬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也为教会所控制。美育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原则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只是未能摆脱其作为神学婢女的地位。7、席勒认为,整个人性的发展应是三个阶段:感性自然的阶段、审美的阶段和道德理性的阶段,分别对应着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审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性的人)这样三种存在状态。&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谈到共产主义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时指岀:"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

4、的积极的扬弃。"9、马克思说:"人懂得按照任I可一个种的尺度来逬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0、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11、中国西周时期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而以礼、乐、身士御、书、数六艺作为基本内容。12、孑L子认为人的修养必须从"诗"开始,通过"乐"来完成,把乐教看作是完成礼教的最后手段。孑1子总结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3、先秦儒家音乐理论专著《乐记》提岀乐是"通伦理”的。14、孔子指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5、群,可以怨"°"怨”是指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15、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兴奋得"三月不知肉味"。16、孟子在回答何为善何为信的问题时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17、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岀了"趣味教育"的概念。19、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做了阐述,指岀了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一个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6、在1793年~1794年间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首次明确t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对审美教育的含义、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全面的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以审美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后人把它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2、蔡元培主张舍弃宗教而代之以纯粹的美育,因为:"(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第二章美育的性质一、选择题(单选、多选)1、1952年

7、,《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等文件先后颁布,这些文件均规定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并提出了美育的具体目标。其中,幼儿园的美育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中学美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首次召开全国中等教育会议。3、200

8、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4、1961年5月,《文汇报》编辑部组织了关于美育问题的大讨论。5、自鲍姆嘉通以来,感性在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性质日渐被人们认识到。6、在个体的生命中,感性是生命的绝对基{出。但由于在传统美学系统中,感觉和感性是被扬弃或升华的对象,因此是被消解和否定的因素。7、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说:"不学操绳,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