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ID:457318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4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国际分工是世界秩序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产业结构一方面是一国国际分工的一面镜子,显示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处于哪一环节,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分析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是一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必由之路。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众多研究,可以看出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中国外学者的纯理论性研究居多,关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产品内,再到要素和价值链的分工,文献主要列述了跨

2、国公司为主体的新国际分工,而产业结构的相关经典理论,则着重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主要是从“一二三”产业向“二三一”最后到“三二一”的比例变动。文献还大量陈列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国际分工的趋势和中国及浙江省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重点是关于浙江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最后列述的是几位学者对国际分工格局下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分析。1关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趋势研究1.1理论发展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分工理论,后来马克思、马歇尔、萨伊、穆勒、弗朗西斯、杨格、杨小凯等众多学者对分工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国际分工从部门间分工到产业间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继而向按生产

3、要素分工逐渐深化。Frobel(1978)提出先前形成的极少数工业化国家从事工业生产,其他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则为前者提供原材料,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打破,跨国公司开始将一批批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从工业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随之欠发达国家涌现出众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关联的生产部门。这一理论的提出,将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从贸易引入了生产,提出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2000)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国际分工的基本内涵是跨国公司成为新国际分工的主角,推动跨国公司促进新国际分工格局的动力是市场需求

4、、契约转让、生产一体化以及降低成本的要素构成和生产组织的改革,9新国际分工的直接动力是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新国际分工促使企业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竞争成为了新国际分工的基本机制。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剖析了国际分工的促成动力,各个实体,如企业、地方、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下的角色转换以及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规律,是对国际分工更深入的研究。Luthje(2002)将网络时代的新国际分工称为“订单制造”或“外包”,即大型公司把部分(或全部)零件设计、程序工艺、装配设备、后勤、营销渠道、仓储、售后服务等环节用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其他企业,产品和服务贴发包公司的品牌,承

5、包企业则一般没有品牌。订单制造业开始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继而订单企业也成为跨国分工网络的载体。Luthje的研究很好地诠释了在产品内分工的这种新模式下,以大型公司为分工主体的具体分工环节和整个分工网络。以上是不同的学者对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分工模式的研究,Frobel首先提出跨国公司主导产品内分工,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则深入研究了这一分工模式的推动力,而Luthje细致分析了新模式下分工的具体环节和整个分工网络。1.2实证分析易锐,何晖(2008)从国际分工萌芽开始大致描述了其演化过程,揭示出在生产力水平作用下,分工形式由单一垂直型发展为垂直、水平、混合型并

6、存,分工深度由产业到产品再到要素,分工范围上由发达国家扩展到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广大落后国家。要素分工作为国际分工新的趋势,一方面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刺激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其绝对的生产力水平优势,在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发展中国家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全球化,就中国而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区。作者理性地阐述了国际分工的经济利益不平等性,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在参与分工过程中准确地找到有利于并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文章对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太过笼统

7、,实质性意义不大。冯雷,张宁(2009)研究了一国参与国际供应链环节和分享贸易利益的状况,用出口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引入各类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TC、显性比较优势RCA9)研究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主要是以人工成本为优势参与国际供应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全球供应链主要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建立、运作并管理,我国只是参与者,虽然付出了高昂的环境和资源成本,但利益微薄。对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作者相应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为创造自主品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鼓励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引导企业利用

8、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等。该文尝试着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