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

ID:45765833

大小:99.79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17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_第1页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_第2页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_第3页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_第4页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文系本科生学业指导书榆林学院中文系榆林学院中文系简介1选课及修读指导2一、汉语言文学专业2二、新闻学专业4三、选课时应参考的几个因素8四、选课流程8五、选修课成绩的查询8中文系本科生导师制9一、导师资格9二、导师制的主要内容9三、其他问题9中文系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计算办法10一、本系开设的所有考试课和考查课的总评成绩全部实行百分制10二、系内专业考试课考核细则10三、公共课考核细则10四、系内专业考查课成绩考核细则10学分制、学籍与学位11一、学分制11二、学籍与学位12中文系科研情况14一、中文系部分教师研究方向14二、中文系精品课程14三、中文系教师近年出版著作•教材15四、中文系近

2、几年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出版著作情况16各类等级、资格考试17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7二、英语四六级考试17三、文秘资格考试17四、对外汉语资格考试18五、教师资格考试19六、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19主要实践教学及要求21一、中文系教育实习应注意的问题21二、毕业论文22三、中文系“一二三四五”工程实施方案24对外交流25就业指导26一、中文系近年来就业情况26二、就业相关的考试26三、招聘会29附录: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30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0二、新闻学专业34榆林学院中文系简介榆林学院中文系建系已50多年,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2个本科专业,已招收7届学生。全系现有在校学生1

3、100多人,20多个教学班。截至2010年,历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5%以上。中文系现有在岗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士27人。中文系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视教育质量为生命,常抓不懈,积极探索教改路子,力争形成学院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职教师中,有一批学有所长,各有建树的专家型人才。龙云教授的文学评论和陕北文化研究、田有成教授的训诂学研究、贾永雄教授的文学语言学研究、贺智利教授的鲁迅研究和路遥研究、师华教授的外国文学研究、吕政轩教授的陕北民歌研究等,颇有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中文系还先后聘请了著名学者、专家、评论家党圣元、李浩、张弘、马

4、泽、胡俊生等人经常为本系师生举办专题讲座,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专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文系坚持“围绕教学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几十年来,中文系为陕北、陕西乃至全国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人才,他们中有专家、学者、记者、教师、行政干部和企事业管理人员,以及语言文学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选课及修读指导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汉语言文学

5、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的现代教育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可以从事新闻、出版、现代文秘和其它文化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知识及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了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系统地掌握从事中文教学、应用以及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

6、、基础理论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3)在教学和各项社会活动中,有较强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4)熟悉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5)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6)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

7、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外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9)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选课及修读说明1.课程构成及修读要求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巾学校统一开设,选修课rh学牛口行选修。学生毕业时,应完成总学分193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综合素质选修课8学分),学科皐础课27学分,专业基础课35学分,专业方向课30学分,专业素质拓展课7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1学分,课外素质拓展6学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