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冬至节的资料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

ID:45906483

大小:65.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_第1页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_第2页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_第3页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关冬至节的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关冬至节的资料    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年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关于冬至的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节气时间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

2、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

3、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由来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

4、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习俗    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

5、兆头    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

6、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