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

ID:45956167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_第1页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_第2页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_第3页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浅谈诗歌鉴赏答题切入角度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是“古典诗歌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解读诗词意境、探寻诗词主题,成为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笔者以为,除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外,在答题时,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答题技巧,找到正确的答题切入角度,注意诗歌提示性信息,如题目、注释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下而笔者结合江苏省考卷中诗歌,归纳出如下几个切入角

2、度: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可以揭示作品的线索,甚至可以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2005年江苏卷中《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

3、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二、从诗词有关表情、表意的关键词突破在诗词所写景中找出表情、表意的关键词很重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11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卷中《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于,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本词中“衰、短、残”分别用在了“柳、亭、阳”三个意象前,无不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情感,用这些带有表情、表意的词来表达作者的羁旅愁思,从而把思归Z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又如李煜的《浪

4、淘沙》屮“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中“寒”字,作者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许多意象都有特定含义,通过意象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独特的情感,通过意象也可以交待一定的环境或背景。我们鉴赏吋就要留心诗词中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特点,从而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如2004年江苏卷中《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口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众多地名,稍有点诗歌常识的学生一看便知,这些地名都是边塞地名,是交待了征人的戍边生活环境,从而

5、很顺畅地解决了第1题疑问。四、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其作品所表现出來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尤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家。如2009年江苏卷中《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铐。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FI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來,再续汉阳游,骑黄鹤”O岳飞,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

6、其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是i直未得高宗真正赏识。他的词作虽少,但评价甚高,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本词就与这一主旨有关,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豪情壮志。五、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有的古诗词常借助一些典故來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平时阅读面较广,适当了解-些著名典故,无疑会帮助我们把握作品主题。如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卷中《望蓟门》“燕台

7、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尾联明显用了两个典故,“投笔吏”讲的是汉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故事,由于贫寒,班超曾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后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汉书•班超列传》),后终成大器。而“请长缨”讲的是西汉终军的故事,武帝吋,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诡未归附,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人便用

8、“请缨”典故表达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了解这些典故,便可以准确地分析出本诗所寄寓的情感。六、从诗词的注解突破有的诗词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如2011江苏卷中《春日忆李口》(杜甫)“口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吋一樽酒,重与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