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myslide26

后赤壁赋myslide26

ID:45974909

大小:45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9

后赤壁赋myslide26_第1页
后赤壁赋myslide26_第2页
后赤壁赋myslide26_第3页
后赤壁赋myslide26_第4页
后赤壁赋myslide26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myslide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后赤壁赋1.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赋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2.背景资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

2、的江水,联想起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七日和十月十六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1.字音识记2.通假字①反而登舟(②俛而不答())··“反”通“返”,返回“俛”通“俯”,低头3.一词多义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动词,返回副词,可是动词,看连词,表承接,接着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名词作状语,穿着羽衣使动用法,使……震动6.文言句式)①曾日月之几何(②步自雪堂(状语后置)③归而谋诸妇()“反”是“返回”的意思;“而”,连词,不译形容声音响亮悠长定语后置状语后置④复游于赤壁

3、之下()⑤揖(于)予而言曰(省略句)⑥如此良夜何(表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7.重点句子翻译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这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也变得不认识了。③适有孤鹤,横江

4、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译文: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那么大,就像穿着黑裳白衣,发出响亮的长鸣,掠过我们的船又向西飞去了。角度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分析】苏轼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慨,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如逝水的无奈慨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2.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因何而悲?【分析】①季节不同,景物相异,触景生情,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的大起大落。②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精神上的孤苦无告。

5、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到无法抑制,于是长啸。3.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分析】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中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角度二:探究艺术特色4.试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分析】(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

6、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虽处于困境却能超脱的人生感悟。(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音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于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本文对山水木石的描绘异常逼真,形象优美,足见作者超凡的文字功力。鹤化道士的情节,无疑是

7、神来之笔,使文章在清空之外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