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

ID:45997060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_第1页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_第2页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_第3页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_第4页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贫困线测定问题探究综述【摘要】关于贫困的概念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表述,因而也1=1出现了许多贫困线测定方法,例如:预算标准法、食物比例法、相对贫困线、混合贫困线、主观贫困线,还有利用剥夺指数来分析贫困的方法等。本文将对既有贫困线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关键词】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混合贫困线主观贫困线近20年来,大多数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和机构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贫困的总量测度上,而假定贫困线是已经给定的。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贫困线本身的确定就会对总体贫困的度量和反贫困政策的实施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为止,对于贫

2、困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贫困线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等。本文对既有贫困线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绝对贫困线1、预算标准法预算标准法的核心是将满足人们最低生活标准的预算支出作为贫困线。首先计算含有人们每日所需营养的食物开支(根据营养学的研究),再计算必须的非食物开支,两部分的和即为贫困线。其中非食物支出的确定可以考虑两种途径:第一种,先指定一系列满足人们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须的非食物消费品和服务,再将指定的消费品支出加总起来;第二种,将必须的食物支出乘以一个反映

3、食物支出与非食物支出之间比例关系的系数。用后者计算的贫困线可以被表示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1)比较客观科学地计算必须的支出;(2)所确定的贫困线能够反映人们生活所必须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3)所确定的贫困线可以与价格指数挂钩,

4、=进而可以随时间进行名义调整。缺点在于:(1)对于食物支出而言,营养学的研究还不能对满足最低生活所必须的营养需求进行精确计算;(2)对于非食物支岀而言,使用上述第一种方法计算十分困难,而采用第二种方法又难以保证FR估计值的准确性;(3)虽然该方法确定的贫困线与价格指数挂钩,但只能随时

5、间做名义调整,其实际值不变,不能使贫困线随社会生活水平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2、食物比例法食物比例法的吸引力在于它简单的概念基础。它仅基于

6、=

7、Engel的观察结果: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趋于下降。而用一个指定的生活必需品开支占收入的比例或达到这一指定比例时的平均收入水平作为区分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的分界线。如下式:(EF/Y)>(EF/Y)?鄢(2)其中E代表生活必需品支出,丫代表总收入,(EF/Y)?鄢是判断贫困与否的Engel系数目标临界值。通过建立关于Engel系数、收入以及

8、其他影响因素(如家户规模)的函数E/Y=f(Y;Z)(Z)向量代表其他影响因素,如家户规模),就可以对于一个指定的目标临界比例(E/Y)?鄢求反函数,从而得到与其相应的低收入临界点,即贫困线。在这一方法中Engel系数目标临界值的选择缺乏确实的科学依据。加拿大的具体做法是将所有家户的Engel系数求均值后再加20%,至于为什么加20%并无科学依据。这种方法还存在一些与预算标准法类似的问题,如:贫困线将随时间如何变化?是否与价格指数挂钩?当消费偏好改变时其准确性是否会降低?二、相对贫困线和混合贫困线K相对贫困

9、线不同生活水平的社会应有不同的贫困线,这一观点现在已被广泛认同。随之引发了一些根据相对收入水平而确定的贫困线,即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某一家户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相比低很多,那么该家户就不可能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确定相对贫困线最通常的做法是纯粹的相对方法(Purerelativemethod),就是把收入的均值乘以一个特定比例:Y■■=[S"(1/N)"Y"/S"]x%(4)其中丫■■代表第i个家户的贫困线Y■代表第i个家户的实际收入,S■代表第i个家户的等值算子(反映一个家庭在

10、人口、结构、地域等方面的特征),x%代表贫困线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之间的比例。根据相同的收入定义,利用绝对和相对贫困线可以划分出两种贫困发生率,但他们间的数量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在对诸如中国这样的转轨国家的贫困进行测度时,利用相对贫困线的方法可以将农村和城镇的贫困测度纳入统一的标准中。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即使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但如果这种改善同样发生在非贫困人群中,那么用相对贫困线区分的贫困和非贫困人口比例将保持不变。2、混合贫困线为了综合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各自

11、的优点,Foster提出了一种混合贫困线形式,具体做法是将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求几何加权平均,算式如下:三、主观贫困线贫困线一般都是从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标准中获得的,那么,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就是试图去度量不同的人对最低收入水平的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贫困线。这种方法使得贫困线的制定可以根据不同收入水平被调查者的评价来完成。以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主观贫困线法是如何实施的。首先进行大量社会抽样调查,调查的问题为:根据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