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ID:46036507

大小:66.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_第1页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_第2页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_第3页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0例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54-01【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来5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氯沙坦治疗的实验组(25例)和卡托普利治疗的对照组(25例),并对两组治疗8周前后的血压改变及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服药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氯沙坦;卡托普利氯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Angll)受体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通过选择性阻断Ang

2、ll受体1而发挥降压作用。本文对我院5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现详细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分析1.1临床资料本次共有50例高血压患者参与治疗,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6〜79(62±7.2)岁。血压21.27〜33.24/12.5〜18.72kPao诊断标准均参考1999年02月WHO/ISH高血压的治疗指南和1999年10月编制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没有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情况下,3次以上测量的收缩压140mmIIg(1mmHg=O.133kPa)或舒张压^90mmHgo两组患者均经体检、

3、病史及实验检查排除为继发性高血压。并在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其他降压药,没有其他科疾病。1.2试验方法两组患者服用氯沙坦或卡托普利前均停服2周所有降压药。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氯沙坦组)25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症等临床状况和血生化及血尿常规检查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实验组每日早晨服50mg氯沙坦,对照组每日早、中、晚各口服12.5嗎卡托普利,若2周后其舒张压290mmHg则口服剂量加倍,每周随访50例患者2次。测量时要求所有患者安静休息lOmin后保持坐位,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4、测量患者右侧上肢血压,每个患者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测定血压后于lmin内测定其心率,并及时了解患者不良情况。服药前后8周分别测定患者血生化及血尿常规等参数。1.3疗效判断疗效判定标准:显效:DBP(坐位舒张压)下降^lOmmHg到达正常水平或者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程度<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指标。1.4结果处理用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都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3讨论原发性高血压易使左心室重构进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发

5、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此,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标不仅仅在于降压,还在于通过抑制左心室的重构保护靶器官的功能。伴随近年来对心室重构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认为除了血压增高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外,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也在高血压以及继发性心肌肥厚和左心室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升高Angll浓度使心肌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外基质及心肌细胞凋亡,进而促使心室肥大及重构。ARB能竞争性地和ATI受体相结合,从而阻断RAS活性,有效地抑制hgU所导致的收缩血管以及正性肌力作用,从而使动脉SBP及DBP明显下降,并同时

6、抑制Angll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延缓心肌肥厚过程,甚至可能使心室重构趋势发生逆转。实验组患者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周后,控制血压的同时LVST和PwT发生明显降低,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通过监测患者心率及血压时发现,氯沙坦降压作用平稳,且具有改善心功能以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患者的临床心率无明显变化,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药物。参考文献LU吴镜•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3):236.[2]杨静.厄贝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65例[J]

7、.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6):535[3]刘君,傅向举,扬新救,等.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右室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2(2):68—70,[4]朱妙章,臧益民,贾敏江,等.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其机制[J].心功能杂志,1999,11(4):263[5]赵连友,王先梅.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67—70[6]李靖,于健,赵香莲,等.氯抄垣、苯那昔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6(2):241—244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