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

ID:46078837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_第1页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_第2页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_第3页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山县城区绿化树种选配及其生态功能提升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强力推进及含山县“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稳步实施,含山县城区太湖山路、环峰南路、仙踪路、朝阳路、褒禅山路、昭关路等植被覆盖率迅速提高,城市整体绿化规模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就绿化水平来说,还存在着诸如:有的区域绿化树种表现单一、乡土树种应用不足、植物配置模式相对单调、森林群落生态功能不够完善等突岀问题。基于此,本人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从绿化植物的选择、景观的营造、乔灌草生态功能的应用与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一些在城区绿化中所涉及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1城区绿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1气候适宜性与绿化树种

2、应用的单一性,彰显出不协调性含山县地处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1011mm,年均气温15.7°C,极端最低温度-10°C,最高温度40°C;年均风速3・:Lm/s,年日照时数2102h,无霜期235d;土壤为黄棕壤,土层厚约30〜50cm,pH值为6・5。丰富的水热气候资源使多种植物在此地能生长繁衍。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并伴有少量落叶阔叶乔灌木种类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区内人工林以松类为主,自然分布森林树种有300多种。地带性树种有麻栋、栓皮栋、榴棵、枫香.化香、黄连木、山合欢、棠梨、朴树、铜钱树、榔榆、樺树、刺槐,等等。此

3、外,还生长着多种草本植物、菌类植物、蕨类植物及地衣植物。如此看来,适合用于绿化的树种仅当地植物就足够了,但目前实际被应用的主栽树种不足10种,相对较少。许多城区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道路绿化模式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也缺乏活力。1.2乡土树种应用少与外来树种盲目选用,造成不必要的生态风险乡土植物源于本土气候、土壤条件,经数百年繁衍进化而成为当地最适合生长的物种,其特点是资源丰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具有很强的优势。盲目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物种,往往因其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凋亡。由于跨纬度过大,且存在裸根移植、移植季节不适宜、栽培过程中管护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全

4、部死亡。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又影响了城区绿化整体进度。此外,有的道路绿化风格一味追求新异,许多优良乡土植物如黄连木、山合欢、朴树、榔榆.样树、国槐等被冷落,无法表现出地域特色,致使城市绿化失去个性特质。1.3绿化树种的配置模式与生态服务的巨大需求,不能统一城镇化实施以来,含山县城区人口急剧增加,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机动车数量骤长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产生噪声污染,引发路面扬尘,造成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再者,城市因其自身特性也时不时地产生热岛效益、干岛效应、湿岛效应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在目前状况下,最经济最生态高效的方法是通

5、过合理选择绿化树种与科学构建生态群落模式。而现在含山县城区绿化,特别是道路绿化树种规划简单,有的道路是单行栽植,几乎没有考虑乔、灌、草的立体生态配置,根本发挥不了城市森林应有的滞尘、降噪.调温、增湿、固碳.释氧、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致使生态效益过于低下。因而,对于消除城市病作用十分微弱。2城区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对策2.1丰富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植物,力求增加城市色彩根据含山本地小气候特性和栽植地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应选择具有深根系、易成活、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耐修剪、成荫快、管理粗放、寿命长等特性的植物。例如,对于三板四带式城市道路机动车车道与助力车道间的绿

6、化,乔木树种宜选择悬铃木、香樟、合欢、重阳木等冠大荫浓速生、栽植成活率高、抗烟尘、抗病虫害的树种。乡土树种虽然对当地气候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种植经济、省工,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文化内涵,但如果一味选用乡土树种,往往造成绿化风格较单调,会导致不适应现代城市绿化的要求。因此,在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适当引进一些外地品种或归化树种,从整体上增强城市绿化功能,使道路绿化色彩丰富度提高。但须注意,引进外地植物或异地栽植乡土植物,均需进行试验或驯化,观察其适应能力。此外,要把好苗木检疫关,不要到疫病区引种。2.2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体,合理构建城市森林群落模式城市化带来

7、了工业水平、交通体系、建筑楼群等高速发展,但也使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热岛效应、极端天气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公园外侧、道路两旁和住宅区周围营造缓冲绿化带,一可通过树木的切割和阻挡作用有效减弱或消除噪音,使噪声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二可通过植物的繁茂枝叶吸收、滞留灰尘。三可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杀菌防病等生态功能。但在具体构建不同主体功能群落时,要有针对性,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如,在构建以降噪为主体功能的绿化群落结构时,除了考虑一定的绿地面积,还要考虑绿地结构、植物构成等因素。就降噪效果而言,单株和稀疏林木效果差,错落重叠枝叶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