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防灾管理制度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

ID:46150764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_第1页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_第2页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_第3页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_第4页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汛防灾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猴子岩水电站色古沟沟水处理施工项目部防汛防灾管理制度扌比准:审核:编制:二O—一年二月防汛防灾管理制度一、汛期值班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汛期地质灾害值班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2、汛期值班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地质灾害日常预警、预防和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检查;在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迅速、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联系,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3、在汛期值班期间,值班领导和值班工作人员不得离区外出。特殊情

2、况必须外出的,须报经分管领导或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工作移交。4、汛期值班期间,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必须保证手机、值班电话24小时处于良好的通讯状态,确保联系畅通。5、值班人员在接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报告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值班领导或主要领导。隐瞒不报或拖延时间上报,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责任。二、灾情速报1、地质灾害分级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

3、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2、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地质灾害涉及的范围,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3、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中,值班人员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报告时,必须迅速详细了解灾情,做好书面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详细情况向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报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30分钟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60分钟4、汛期值班人员玩忽职守,对地质灾害灾情隐瞒不报或拖延时间上报,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责任。三、汛前

4、调查汛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1、本制度所称的“汛前”是指每年5月1日前;本制度所称的“汛前调查”,是指汛前进行的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类型、规模、危险程度、危害性等勘测调查活动。2、汛前调查坚持群专结合的方针,即发动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业群众自查,根据群众报告,组织专业人员实地勘查。3、对已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应向基层了解情况,隐患和危险性加重的,要深入现场调查核实。4、根据汛前调查情况,参照上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往年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对汛期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预测,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措施,报

5、监理审批并下发施工作业队。四、汛中巡查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强化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需要实行汛中巡查制度。1、本制度所称“汛中”是指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本制度所称“汛中巡查”是指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2、地质灾害汛中灾情险情巡查应做好书面记录。3、地质灾害汛中巡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进行。4、巡查中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应查明隐患规模和受威胁人数、潜在经济损失、成因及发展趋势,提出防灾措施,填写入《隐患排查报表》。5、巡查内容:施工队领导是否重视;是否按规定发放“两卡"(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

6、员是否到位;监测人员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监测记录是否完整;监测人员是否掌握险情发生时组织群众转移的路线、避灾地点;防灾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监测人员及预警信号、值班制度执行情况、交通通讯系统建设情况、隐患点发展趋势等。6、巡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五、汛后复查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点变化情况,汛期之后仍然能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隐患点进行复查。1、本制度所称“汛后”是指每年10月31日后;本制度所称“汛后复查”是指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复查、核查。2、汛后要对各隐患点、危险点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发展趋势,指导下一年度防灾预案的

7、制定。每年汛期防灾工作情况也应总结,以积累经验。总结资料应当归档。3、针对本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提出监测、搬迁、治理的建议,并通知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4、实地调查时,观察要仔细、描述或素描要客观,记录要清晰。必要时要拍摄照片或视频存档备查。5、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和处于发展状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发展和危害情况适当邀请专家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综合性和认识性资料,指导防灾预案制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