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ID:46262476

大小:54.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_第1页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_第2页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_第3页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1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导向,追求知识的完备性,课程Z间很少建立有机的联系,每门课程都是和对独立的体系,学科壁垒林立,无法使学生掌握课程Z间的内在联系并综合应用Z解决相关问题。木团队在“过程、装备、控制一体两翼”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课程墜金,创造性地提出以知识的可拓为依据,在原则上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将过程原理作为学科综合的连线,渗透至不同的课程、教学阶段和教学环节(见图l)o人文与社会科学>以过程原理旳建:打:合迩线图1以过程原理为联线的综合化课程体系以过程原理为导引,该专业在全

2、国率先对一年级新生开出专业导论,使学生建立起过程原理与装备的概念,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热情。二、三年级开设专业技术课,将过程原理内容渗透在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机械原理、过程原理与设备等课程中,将控制类的课程如“控制原理”、“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原理及应用”优化整合为全新的课程“过程控制基础”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打破了课程间的壁垒,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四年级开设“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综合课程,研究生阶段开设高等过程原理课程,以此强化学生工程综合与集成的概念。着意于集成创新的“压力容器设计”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综合化

3、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团队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了“过程、装备、控制一体两翼”的知识结构体系,所谓的一体两翼就是以装备为主体,以过程、控制为两翼。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实践基础为两翼。专业知识方面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控制和过程工艺为两翼。外语和计算机作为知识框架的支撑基础,贯穿于本专业学习的始终。打破原冇的课程壁垒,建立全新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综合课程,在一年级开设专业概论课程,三年级开设过程原理与设备相关课程,四年级开设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综合课程,并以“过程一原理一装备一控制”为一条红线,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原有的课程主线相交错而齐头并

4、进,打破“基础课程一专业基础课程一专业课程”的僵硕格局。2.12005年率先对一年级开设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现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概论”这是全国94所具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高校屮率先开设的专业导论课程,在华东理工大学50几个特色专业小也是最早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专业。同学缺乏对专业了解和认识,对专业历史、内涵、课程设置、毕业后去向等相关情况了解较少,因此缺乏对专业的热爱。为改变这种状况,团队负责人涂善东教授于2005年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现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概论”,组织了精干的教学队伍,研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前沿知识组织

5、课程体系;制作精美的课件,将结合当前重大工程与专业背景将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组织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参观,提高教授授课水平。在该专业导论课程中,向本专业同学系统介绍专业历史、内涵、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毕业后去向,使同学们对专业有深入地了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在今后的学习屮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结合过程设备自主组织团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出课程论文。一年级现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课就是以项口的形式,要求学生组成团队、查阅资料、选择课题、撰写论文等,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协作、沟通、书写等能力

6、,形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二年级的机械原理项口设计、三年级机械设计的创新设计都是基于项H学习,该门课程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对工程专业的认识和对本专业的理解及热爱。2.2打破课程壁垒,建立全新的综合课程本团队在“过程、装备、控制一体两翼”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课程壁垒,创造性地提出以知识的可拓为依据,在原则上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将过程原理作为学科综合的连线,渗透在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机械原理、过程原理与设备等课程中,将控制类的课程如“控制原理”、“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原理及应用”优化整合为全新的课程“过程控制基础”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

7、”,打破了课程间的壁垒,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四年级开设“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综合课程。2.3加强以国家精品课程“压力容器设计”为核心的系列课程建设(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潘家祯教授组织了一支愿意奉献丁•教学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精品课程建设,付岀了巨大的努力。长江学者涂善东也积极参加了精品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多次交流、研讨,提高了教学团队对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创新的理念培养创新的学生,多次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事业,把教学看作一门科学和艺术。多次与同学进行座谈,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鼓励学生在拼搏中领先,

8、鼓励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在教学理念中实现三个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