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

ID:46265164

大小:845.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_第1页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_第2页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_第3页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_第4页
资源描述: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力安全技术第18卷(2016年第6期),J堕查辈垫={詈垂;I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优化改造李娟,杨杰(华能邯峰发电厂,河北邯郸056200)[摘要]在阐述了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N0x生成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某发电厂2号锅炉的结构和燃烧特点,对其制定了低氮燃烧优化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NO排放量降低超过50%,效果显著。[关键词]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氮氧化物0引言度对热力型NO生成的影响最大。实际上,温度在l350℃以下,热力型NO的生成量很少;随着在燃煤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温度的上升,热力型NO的生成量随之快速上升;(NO)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

2、人体健康都有危害,且当温度上升到l600℃以上时,热力型NO生成量已经成为重点治理对象的大气污染物。随着节能减能够占到总NO生成量的25%-30%。排政策的深入,各种控制NO排放的技术也在实燃料型NO生成量占锅炉燃烧NO总生成量践中逐渐成熟。而W型火焰锅炉本身由于炉膛容的70%80%。一般认为,燃料型NO是燃料中积相对较小,炉膛火焰温度较高,所以排放的NO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分解,再进一步氧单位数值较高,相对来说也较难控制和治理。化生成的,同时还存在NO的还原反应。燃料型NO的生成与还原,不仅与煤种的特性、燃料中氮1NO生成机理和目前的控制技术化合物的状态、煤中的氮热分解时

3、在挥发分和焦炭中所分配的比例和各组分成分有关,还与燃烧过程NO主要指NO和NO2,还包括N2O,N2O,中氧的浓度和燃烧温度等因素有关。N2O,N2O。在燃煤锅炉生成的NO中,NO占快速型NO的生成是通过燃料中产生的CH95%,NO大概占5%,其他形式的NO占比微乎原子团撞击N,分子,生成HCN类化合物,再进其微。按照NO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3种:热力型、一步氧化生成的,这个反应很快,所以生成的NO燃料性和快速型。称为快速型NO。温度对快速型NO的影响比较1.1NO生成机理小,与热力型和燃料型NO的生成量相比,快速热力型NO是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氧化而成型NO的生成量要少得多。的,影

4、响热力型NO生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燃烧反一般来说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NO的生应的温度、氧气的浓度和燃烧反应的时间,其中温成量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用图1来定性描述。4赵剑波,肖承仟,王予生,等.220kV主变风冷装置全停故障原因分析及其二次回路改造『JJ.高压电器,2011,收稿日期:20150727;修回日期:2016—0305。47(5):96—99.作者简介:5罗玉才,王一凤.变压器冷却方式对绕组温升的影响[J】.任保忠(1985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变压器,2012,49(1):1718.emaH:rbz一1985@163.corn。6张晓丽,肖刚,刘青丽.50

5、0kV自然油循环变压器冷王华玺(1973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却回路的改进[J].四川电力技术,2006,29(4):17—18.李建超(1982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检修工作。一一第18卷(2016年第6期)电力安全技术J热力型NO系,能够充分挖掘与发挥现有燃烧装置的NO控制潜力。2W型火焰锅炉简介和其低氮燃烧方案2.1某电厂2号锅炉简介某电厂2号锅炉容量660MW,型式为w型火焰、亚临界兀型炉,设计掺烧煤种为50%贫煤和50%无烟煤。由于炉型特点和煤质特性,锅炉图1NO生成量和火焰温度的关系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最高到2200mg/Nm。锅炉采用双拱形炉

6、膛,并配备6台D-12-D型双进1.2目前的控制技术双出球磨机,每台磨煤机设计了6组双旋风筒式燃目前,燃煤锅炉的NO的燃烧控制技术比较烧器与分级配风方式,燃烧器错列均匀布置在前后多,并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适宜于燃煤锅墙拱上,煤粉气流往下喷射形成“W”火焰。W炉的NO控制技术主要有低NO燃烧器、空气分型火焰不仅具有较长的火焰行程,而且高温火焰能级、燃料再燃、烟气再循环,根据NO减排要求不同,够回流卷吸到燃烧器火焰根部,有利于提高煤粉的这些技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快速着火与稳燃。(1)低NO燃烧器。通过燃烧器喷嘴的局部煤锅炉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炉膛宽度为粉浓缩与燃烧器二次空

7、气分级参与燃烧,实现燃烧344801r1~1,上炉膛深度为9525iTlI-fl_,下炉膛初期的局部浓淡偏差燃烧,控制燃烧初期的氮基中深度为156311TI.iTI,炉膛高度(炉膛至顶棚)为间产物含量与NO生成。396801TILT1,最低燃烧器至灰斗高度为80301Tlfl,(2)炉内空气分级。为充分利用煤粉火焰初期上排燃烧器至屏过距离为20390n21yl。由于锅炉本生成的氮基中间产物,将约20%一30%的二次空身炉膛容积相对较小,且制粉系统与燃烧器设备存气从燃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